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人文历史 > 正文

风貌相融 苏州打造古城升级版

类别:苏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7-12-5 12:07:08 人气: 来源:

  作为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的古城已走过三十多年。如何更好地古城,苏州一直在努力,特别是2012年成立的姑苏区更是高度关注。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姑苏区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应为全国古城工作做出示范,甚至对世界范围内的古城也要起到引领作用。

  10月23日,市十六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例》。近日,姑苏区召集专家、学者,请他们就如何更好地古城建言献策。姑苏区委副、区长徐刚表示,古城是项大课题,涉及交通规划、提升、市政设施、传统民居、旅游发展等方方面面,需要众多居民的参与,也需要专家、学者参与决策。只有跨越了古城道上的一个个障碍,才能真正实现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对苏州来说,古城本质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古城传承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也是几十万市民的栖身之所。综合,就是把现代舒适的生活方式充分引进到古城的角落。 近年来,随着老新村与老街巷综合整治、“改厕”工程、姑苏区各历史文化片区整治等实事项目的推进,古城居住和服务能力正快速提升,原汁原味的苏式生活得以保留,文化遗产也更好地融入了现代生活。同时,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古城旅游示范区”;不断调整优化区内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建研究机构,增强了名城的专业技术实力。民生导向,让广大老百姓从中受益,苏州的各项古城工程均入选当年度的“苏州十大工程”。

  城市最大的功能是居住。近年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苏州人特别是年轻人正在逐渐搬离古城,从而形成了现在被戏称为“穷老外”的古城人口结构。“古城,不能以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苏州文史专家徐刚毅说,建设和工作如果忽视,就无法有效调动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在他看来,虽然苏州古城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相关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但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应该在现有古城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我说的这个升级版,就是‘活态’。”徐刚毅表示,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的热潮中,苏州应该有新视野,让古城的利用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

  今年以来,姑苏区在做好经济、民生发展等工作基础上,全面实施古城示范、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老旧区域改善提升、城中村综合整治、交通综合整治、河道截污清水等六大工程,正在全力打赢古城成片、拆违、征收、城市面貌提升四场硬仗。对此,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院长夏健教授非常赞同。同时他认为,随着《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例》的审议通过,应进一步加大古城的力度,按十九大要求“加强文物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古城,很多地方都在做,方法不尽相同,成效也不一样。我觉得,目前苏州古城应该首先明确做什么、相关企事业单位做什么、区域内的居民做什么。”在夏健看来,这项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即便是部门,也有“条”和“块”的划分。应该将职责明确落实到所属部门、街道办事处,强化一线行政执量,实现有效管理。同时,依法制定自主更新和市场化的激励与补偿政策、产业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发展的扶持与励政策,并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制度,以制度创新持续深化工作。

  夏健还表示,在明确各任的同时,部门还有必要定期召开古城务虚与务实工作会议,协商在推进古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有宏观,也可以有阶段性具体意见,供部门决策后,对外公示。”徐刚毅也认为,定期举办由专家参加的,非常有必要,而且要制。同时,还要注意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因为古城涉及面广,还需要吸引大量居民志愿者参与。”

  苏州市非遗办公室原主任、研究员龚平表示,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全方位的角度来说,“风”与“貌”必须相互融合。目前,域内有一大批存续状况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间文学类项目资源,赋予了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灵魂所在与独特神韵。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苏州端午习俗及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轧神仙、孔子文化节、“冬至大如年”、“枫桥夜泊”等民俗项目;各种织绣、雕刻等苏工苏作的传统美术技艺项目;包含大量传说、故事、典故的民间文学项目;还有昆曲、苏州评弹、苏式滑稽戏等为苏州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传统戏剧与曲艺项目;更有作为这些传统戏剧、曲艺载体的苏州方言。要让苏州古城的小巷深处还能听到吴侬软语,应该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中比那些物态的、样貌的更为艰巨、也更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龚平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体现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是要有传承苏州城市记忆与传统技艺的人,要有展现苏州古城风貌的物,从而让人体验回味传统“苏式生活”。

  “我们为苏州古城,正在陆续搬迁一些居民,新增的医院、学校也设在古城外。那么,搬迁后增加什么,引入什么,或者说我们古城利用的是什么?值得思考。”在如今的休闲游、个人游时代,龚平,推出不同档次的客栈,满足游客做“一周苏州人”、做“半月苏州人”的愿望,让他们在苏州古城体验苏州人的生活,并以苏州古城为基点,游太湖、游古镇,进而壮大苏州的“休闲经济”。同时,要解决好苏州古城的交通问题,发展富有古城特色的三轮车、电动车、小游船等公共交通工具。夏健认为,一座没有产业与良好基础设施的城市,相当于一座空城。要好古城,改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而打造具有古城特色的产业链,很有必要。

  古城如何来对接具体项目?徐刚毅认为,交通是古城需要专门研究的课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古城无法真正实现宜居,也无法吸引更多高端人士进来,更不可能做成大旅游产业。接下来,通过建设、管理、疏通相结合,用综合手段来解决交通问题。同时,可以结合古城特点,适度发展环古城水通。比如说:在相门城墙边设置水上巴士交通点。这样,可以串起公交、轨交与水上巴士线,为游客提供更多方便;可以结合阊门西街、接等环城河重要节点及周边区域,以及大运河苏州段的周边区域,把活态休闲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打造苏式旅游产业链。另外,在产业布局上,还必须注重与苏州古城有关的产业。比如说:丝绸,可以通过商家来传承江南织造等项目,最终形成“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古城模式。

  龚平表示,作为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又一重要的地方性法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例》的制定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将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又一里程碑,将有力推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科学和协调发展。苏报记者管有明

  推荐:

  

关键词:苏州风貌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