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新闻 > 正文

深化系统改革 实施五大工程 答好“创新四问”的科协答卷

类别:苏州新闻 日期:2017-1-24 12:29:04 人气: 来源: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科协、省科协的悉心指导下,苏州市科协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科技三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发展新理念,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部署,履行“四服务”工作职责,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推动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市“一基地一高地”建设注入创新动力。

  一、科技社团改革迈出新步伐

  按照中央、省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苏州工作实际,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推进全市科协系统改革持续深化。一是科技社团党建工作探索推进。坚持“以党建带科建、以科建促党建”的原则,召开了全市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培训会,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传达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邀请省科协部门领导和无锡市科协领导作党建工作辅导讲座,着力推进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加强对全市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市公路学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部分学会已成立了党组织。二是学会改革“牛鼻子”抓出成效。始终坚持学会组织作为科协主体,学会工作作为科协主体工作,围绕学会秘书处实体化和秘书长的专业化,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根本任务,实施2016年市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其中高层次学术活动重点项目15项、学会软课题研究项目40项、学会建家交友项目10项,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2016年新成立市肿瘤生物学会,新增个人会员7218人、团体会员128个,累计个人会员达6万多人、团体达2212个;承担政府转移、委托和其它社会职能工作90项,合同经费503.4万元;独立承担技术评价31次,参加政府组织技术评价21次,全市67个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中获评4A级学会8家、3A级学会30家,学会自身发展实力稳步提升。三是科协机关自身建设日益加强。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进度要求,市科协领导班子以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为契机,与市科协重点工作、党总支、中心组学习有效整合提升,主要领导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重点活动亲自抓,关键环节用心抓,班子成员做到“学习先一步、思想深一层、行动先一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确定每月9日为机关集中学习日和固定组织生活日,制定《机关集中学习日制度》,做到每月学有主题、有内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站上台”的方式,先后组织党纪党规两个条例、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2场、微型党课1场、廉政基地、家风学习外出参观活动1次、党组领导党课辅导2次、领导点题领读1次,扎实推进机关党建风险点排查,搞好双结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募捐、盐城赈灾、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引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担当能力。

  二、凝聚双创人才开拓新领域

  坚持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强化各项服务工作,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积极参与全市人才工作大局,进一步彰显科协组织凝聚创新力量的科技属性。一是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设立。积极争取建立了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协尚勇书记、省委常委、市委周乃翔书记共同为基地揭牌。苏州基地是继上海、深圳、武汉之后设立的第四个离岸基地,也是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之一和唯一地级市。通过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带动全市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稳步开展。着力承办和发挥中国(昆山)国际创新创业大会招才引智效益,在本次大会中,主会场达成对接项目218个、合作项目60个;主会场外还举办了分会场1个和对接活动3场,分别是苏州纳米城“构建微纳制造平台、打造科技创业天堂”分会场,6家风投机构、10多位海外专家参与项目路演;以及常熟、张家港、太仓等地对接活动,35位海外专家参与,其中“电子标签低成本产业化”等2个项目确定落户张家港。积极参加省科协海智大赛,共有9位获奖,其中6位被推荐参加省人才办双创大赛决赛,5位获奖,位居全省第一。二是科技人才服务机制健全完善。围绕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和服务,组织开展第三届苏州院士回乡服务活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王志珍等13位苏州院士参加活动,通过院士学术、科普、企业行、省亲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反响。为苏州院士发送精心自制的生日电子贺卡,走访慰问了在苏院士。支持苏州市老专家协会、苏州专家咨询团、苏州博士联谊会“老、中、青”三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开展工作,组织开展魅力人物联谊会活动2场次,搭建了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三是科技工作者举荐表彰宣传持续开展。积极向上举荐8名科技工作者、3名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参选江苏第12届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15届省青年科技奖,姜宏等7人获评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表彰2014-2015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384篇;开展2016年度苏州十佳魅力人物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将于市科协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给予颁奖表彰,组织编撰《追梦在路上——苏州魅力科技人物的故事》一书,由文汇出版社出版;通过与本地媒体合作,共刊发报道130余篇。其中,整版5个,头版6条,新华网、江苏省电视台等国家、省级媒体也给予报道,如苏州十佳魅力科技人物15名候选人事迹通过在各大报纸、网站、地铁、科普大屏报道,分别在一套苏州新闻和新闻夜班车前播放15秒宣传片20次,电台播报24次,并利用微信等自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四是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不断深入。召开2016年市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工作会议,调整优化市级调查站点布局,对原有56家市级站点保留41家,撤掉15家,新增28家,总体达到69家。完成苏州中小型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状况专项调查,上报中国科协调查站点信息29篇,有效27篇,4篇被刊用,及时有效反馈苏州区域科技工作者状况。

  三、聚力创新战略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作为工作导向,把提高学术建设促进创新创造作为工作着力点,着力推进中国科协创新助力工程示范市、搭建学术交流和“双创”服务平台、聚集创新资源惠企惠农等工作。一是推进创新助力工程示范市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工作模式,全年实地走访企业57家、对接活动29项、对接企业218家、对接全国学会21家、全国学会专家50位、省市级学会专家32位、跟踪项目24项、在促项目22项、咨询活动33项、合作意向20项、合作协议12项、学会服务站10个、落地项目6个、促成合作项目金额2600万,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科协工作先进表彰以及资金补助20万。二是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创新驱动”为主题,顺利举办了苏州市第九届学术年会,通过组织开幕式、主题报告会、4个高峰论坛和72个年会场活动,汇聚50位院士、100多位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多位国外专家和学者在内的6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同时,实施2016年高层次学术活动资助项目28项,经费达128万,吸引参会人员6150人(国外代表677人),其中中外院士53名、“千人计划”专家72名、“长江学者”专家2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1名,累计举办学术报告400场次,征集论文3637篇,被SCI、EI检索论文646篇,会议促成洽谈对接、签约等项目11项、吸引投资2500万,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学术成果支撑。三是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创活动。认真落实全省科协系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议精神,推广创美工艺(常熟)有限公司众创成果,累计举办成果案例推广对接活动30场,参加企业259家,举办创新理论培训5场,参加企业184家,新成立企业科协82家,众创在促项目12项,成功对接项目8项,合作经费73万(5项)。同时,推动企业专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安装工作,组织立项“学会专家企业服务站”10家。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专利数据推广企业注册200多家,收到企业应用案例30多份。积极促进TRIZ创新理论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举办培训会议4场,参加企业41家,受益人数320人。四是实施“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按照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统一部署,推进实施“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350个项目,命名第五批苏州市科普惠农服务站14家,获评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农村科普带头人1人,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9家、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单位3个、农村科普带头人2人。五是拓展创新创业和对口援助平台。加大对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和《苏州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等创新驱动发展“3+1”政策的宣传力度,联合市人才办、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单位举办“3+1”政策知识微信答题竞赛活动,截止目前参与答题人数超过1万人次,人民网、中国日报、腾讯网等主流媒体也给予关注和报道。积极搭建对口援助双赢平台,承担市政府“苏州百名专家教授铜仁行”对口援助工作,每年组织100名专家赴铜仁开展分批次分区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交流活动,围绕铜仁发展比较需要的金融、财政税务、工业化工、农业技术、大数据产业、企业管理、医疗卫生等专业,市科协已经征集首批入库专家108名,并组织首批8名专家开展了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全民科学素质实现新提升

  坚持以制定实施“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重点,以科普信息化为抓手,不断创新科普内容和形式,多措并举拓宽公民接受科普服务的渠道和路径,2016年苏州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2.1%,比去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一是实施“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开局良好。贯彻全国、全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提出“十三五”末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7%,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苏州科技馆。目前,已启动苏州科技馆筹备工作,正在调研制定预可行性报告。二是打造“科普苏州”信息化品牌颇受欢迎。适应网络时代的科普工作新形势,召开了苏州市科普信息化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关于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科普信息电子屏进社区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科普苏州”微信号推广工作的通知》三个文件,对全市科普信息化工作作出部署。以姑苏区为试点,采用市级科普经费投入、姑苏区配套的模式,配置科普信息电子屏100台,完成老城区社区电子科普大屏全覆盖;推出“科普苏州”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科普文章90篇,单篇阅读量最高达3200次;播放《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52期,累计时长达2080分钟;利用户外电子大屏滚动播出科普宣传画43幅,每天滚动播出60次以上;开播一号线、二号线地铁移动视频终端3289个,在地铁运营期间每小时播出2分钟科普视频,全年播出50期。三是强化科普资源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坚持科普工作“内容为王”、“能力为本”的理念,全年立项资助科普项目20项,其中基层小型专题科普场馆项目7项、科普资源开发项目6项、科普活动项目7项;组织市民科普游线路17条、13个街道1522名市民参加;开展“科普场馆公众开放日”活动参与科普场馆达117家;组织科普专家进社区科普“菜单式”讲座200场次;举办社区科普工作培训班培训85人次;新增科普自愿者1.2万人。我市获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4个、江苏省科普示范社区4个,新增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22个,张家港、常熟、太仓、吴中成功创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首批单位。四是开展全市性重大科普活动反响良好。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我市第28届科普宣传周各类科普活动达1302项,活动数量与去年同比增长8%,活动质量和形式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意体验营活动摊位从25个增加到60个,活动时间由1天延长至2天,通过“互联网+科普”的形式向市民推送,短短2天时间汇聚5万市民携带孩子参与科普互动体验。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全国科普日”开幕式暨第三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仪式顺利举办,表彰市长奖获得者10名,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0多项。组织开展全市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8项,参赛学生和辅导员达9300人次,获评“十三五”首批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3所。

  五、建设科技智库收获新成果

  紧紧抓住苏州作为中国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单位的契机,着力打造市委市政府科技“智囊团”,进一步提升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成效和水平。一是科技智库专家力量得到增强。将苏州专家咨询团列为科技智库建设的核心队伍,召开苏州专家咨询团年会总结部署工作,进一步完善《苏州专家咨询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执行。落实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以及集中专家、集中调研方向的总体要求,继续开展大课题调研,执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签订课题任务书,明确课题调研主要内容和项目进展安排。发布2016年专家调研课题指南,围绕指南并结合自身工作和专业特点,专家们自主进行课题申报,调动专家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进一步深化国家级科技思想库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目前已启动建设更高水平科技智库。二是专家建言献策成果丰硕。全年共上报专家建言60篇,共刊用43篇,其中市委《决策参考》、《调研通报》、《调研与参考》、《市情研究》刊用32篇,江苏省委刊物《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决策参阅》刊用2篇,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建言共9篇,其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批示5篇,市长曲福田批示3篇,有效发挥了专家建言献策成果的参谋作用。此外,面向全市科协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我为创新‘四问’献计策”活动,提出回答创新“四问”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现已征集到部分专家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献计助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三是决策咨询体制机制运作完善。进一步完善苏州科技思想库数据工作平台建设,将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进行整合,为决策咨询工作搭建决策咨询资源共享平台,积极申报省级“科技思想库”建设项目,在保障专家建言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课题年度调研课题项目,《江苏城市化进程中原生态保护的科技标准和路径研究》被省科协确定为调研课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苏州市科协工作开拓创新、成效显著、跨越提升的一年,荣获中国科协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AAA级优秀站点、江苏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第27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省科协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6项。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的进程相对滞后;学会助推创新驱动战略的能力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强,服务苏州“一基地一高地”建设的举措还不够多;全民科学素质指标、科普场馆资源建设与苏州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排头兵先行军定位存在一定距离;科协组织及所属学术团体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渠道、方式、体制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拓展,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有效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科技三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市科协十三大召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赋予了科协组织“四服务”职能新定位,指明了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的新方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两聚一高”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特别是省委李强书记在参加省十三次党代会苏州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就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四个思考题,希望苏州在全省、全国创新大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创造更多原创性创新成果,打造标志性创新品牌,营造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市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我市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市委还就李强书记的“创新四问”专门部署开展“创新四问”的活动,这些都为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

  适应当前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2017年全市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科技三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战略目标,搭建“双创”平台凝聚创新人才,汇聚创新资源助推创新驱动,致力科普惠民提升全民素质,建设高端智库服务领导决策,深化系统改革打造“三型”组织,不断拓展提升“四服务”工作内涵,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苏州走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前列提供创新动力和人才智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科协十三大的胜利召开。

  按照上述总体工作思路,明年市科协将着力推进实施助力工程、凝心工程、惠民工程、汇智工程、强基工程等“五大工程”,充分发挥全市科技社团作为区域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有作用。

  一、实施助力工程,努力答好创新“四问”的科协答卷

  紧紧围绕“创新四问”这一命题,找准科协组织答好“创新四问”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挖掘科协系统创新资源,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夯实科技工作者作出“原创性、标志性”成果的创新平台。聚焦当前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拓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平台,推进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着重从内部、外部和政策层面加大统筹集成力度,指导苏州工业园区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带动全市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稳步开展。夯实链接全国学会专家的无缝平台,稳步推进中国科协创新助力工程示范市工作,做实、做深全国学会与苏州企业的对接服务工作,着力汇聚国家层面的专家、学术、创新资源,联系全国学会将创新资源引入苏州,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创新成果与经济发展深度对接和转化。二是继续开展“我为‘创新四问’献计策”活动。进一步广泛发动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科协、高校科协、苏州专家咨询团、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四问’活动,集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研究提出回答“创新四问”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助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三是营造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和《苏州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等创新驱动发展“3+1”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高层次学术资助项目引领全市学术交流更加活跃,进一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技术需求和科技工作者创新需求,助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原创成果。做好“苏州百名专家教授铜仁行”对口援助工作,组织专家分期分批赴铜仁开展技术对接和帮扶活动,将帮扶工程打造成为苏、铜两地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成为促进两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二、实施凝心工程,不断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通道

  进一步增强科协组织的群众性,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与科技工作者畅通、紧密、稳定的双向渠道,切实当好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一是创新做好苏州院士联络服务工作。苏州院士是苏州的宝贵资源,目前苏州院士共有110多位,健在的有67位,联系和服务苏州院士是科协人才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围绕发挥院士引领作用,打响苏州院士品牌,加强对苏州院士跟踪服务,包括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维护、及时跟踪了解苏州籍院士的研究、健康等动态信息,分批次开展走访慰问。在加强为院士服务的同时,借助院士的专业知识,为苏州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苏州创新创业发展。二是建设全市科技工作者“网上之家”。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建家形式,在谋划推进建设科技工作者有形之家的基础上,依托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网和苏州科普之窗网站,建设网上科技社团和科技社区,打造网络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科技人才服务、双创服务、科普服务、科技智库和政务信息化等五大平台,健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功能,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呼声和诉求,为科技人才成长成功提供服务,增强工作联系和情感交流。三是丰富科技工作者服务内涵。从2017年起,每年5月30日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结合每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活动,着力策划好全市科技界首个“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打造成为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科普活动、联谊沙龙等系列活动的重要节日,着手启动苏州科技名人资料采集工程,带动全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走访慰问、举荐宣传等暖心工作深入开展。

  三、实施惠民工程,精准推送高质量的科普公共服务产品

  顺应互联网时代科普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实施“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实施科普惠民工程,让科普插上互联网翅膀,全方位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为苏州“一基地一高地”建设夯实全民科学素质根基。一是深入推进全市科普信息化工作。坚持“互联网+科普”思维,推进实施《关于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安排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按照“市、县联动,分步实施”的原则,深入推进科普信息电子屏进社区,搭建市级云端科普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的服务系统,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和精准服务水平,汇聚社会力量打造“科普苏州”信息化品牌。二是开展首届苏州市科普示范家庭评选活动。办好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是开展科普工作的有效形式,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关于开展科普周、“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统一部署,办好苏州市第29届科普宣传周活动,精心组织策划首届苏州市科普示范家庭评选活动,不断赋予传统科普活动的新内涵、新花样和新活力,以此带动全国科普日、院士科普报告会、百姓科普广场、文艺演出、有奖科普知识问答、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活动广泛开展,进一步加大创新意识、方法和理论的宣传,丰富市民科学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三是加大科普资源集成共享力度。科普宣传“内容为王”,科普资源和场馆是科普宣传内容和载体所在。争取早日启动苏州科技馆进入前期规划建设阶段,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现有科普场馆的资源整合工作,增强科普资源循环流动和开放力度,提升科技馆展品研发能力,促进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普资源的开发开放,引进海外优质科普资源,大幅提升科普场馆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

  四、实施汇智工程,创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渠道机制

  作为中国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单位,市科协致力把打造市委市政府科技“智囊团”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改革创新决策咨询的渠道与机制,进一步提升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成效和水平。一是着力发挥苏州专家咨询团核心作用。依托苏州专家本土优势,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强的决策咨询成果,做好专家咨询团换届工作,调整充实专家团队,充分发挥苏州专家咨询团的核心作用。同时,加强与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人才办、市委党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紧贴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每季度定期向专家们提供开展调研工作的重点方向和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建议献策的质量和命中率。二是着力打造新型高端开放的“太湖智库”。按照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江苏分院的运作模式,以及市人才办关于打造战略性高端智库的新要求,在苏州专家咨询团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太湖智库”这一新型高端开放的科技智库,借鉴和引入全国乃至全球专家智力资源,包括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权威领域专家,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着力开展对科技前沿、创新前沿和苏州发展定位的战略研判,特别是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判,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具有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的宏观报告和决策服务。三是着力科技智库成果转化运用最大化。建立并完善全市科技智库建设数据库平台,健全科技智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作机制,实现专家、人才线上线下互动,建立优秀调研成果资助制度,定期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和调研报告评选活动。扎实开展第三方创新评估工作,构建用户、同行、社会三结合的评价机制,择优选择科技智库成果推荐给相关决策职能部门,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

  五、实施强基工程,推进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科协组织建设

  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群团工作的意见,以强化科技社团的政治引领为导向,以召开市科协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为契机,着力实施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科协组织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科技群团发展之路。一是开好市科协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充分做好市科协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各项工作,总结过去五年工作,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将“十三大”开成全市科技界团结鼓劲、凝聚力量、继往开来的大会。借大会召开的东风,推进全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着力加强科技社团政治引领,拟成立苏州市科技社团联合党组织,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的新机制,在学会理事会层面开展党建试点工作,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有效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铭党恩、强党性、跟党走。二是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围绕现代科技社团建设,继续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抓手,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建立优胜劣汰的学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拓宽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引导学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市场竞争,及时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进行风险评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优。三是推进科协机关自身建设。事物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关键看科协机关自身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能力是否匹配担当。顺应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新要求,着重调整组织结构,梳理内部职能,优化协调组合,激发干事活力,加强机关部门人员定期轮岗,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科协机关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造一支思想作风优良、勇于改革进取、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创新争先氛围。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科协、省科协的悉心指导下,苏州市科协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科技三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发展新理念,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部署,履行“四服务”工作职责,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推动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市“一基地一高地”建设注入创新动力。

  一、科技社团改革迈出新步伐

  按照中央、省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苏州工作实际,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推进全市科协系统改革持续深化。一是科技社团党建工作探索推进。坚持“以党建带科建、以科建促党建”的原则,召开了全市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培训会,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传达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邀请省科协部门领导和无锡市科协领导作党建工作辅导讲座,着力推进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加强对全市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市公路学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部分学会已成立了党组织。二是学会改革“牛鼻子”抓出成效。始终坚持学会组织作为科协主体,学会工作作为科协主体工作,围绕学会秘书处实体化和秘书长的专业化,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根本任务,实施2016年市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其中高层次学术活动重点项目15项、学会软课题研究项目40项、学会建家交友项目10项,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2016年新成立市肿瘤生物学会,新增个人会员7218人、团体会员128个,累计个人会员达6万多人、团体达2212个;承担政府转移、委托和其它社会职能工作90项,合同经费503.4万元;独立承担技术评价31次,参加政府组织技术评价21次,全市67个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中获评4A级学会8家、3A级学会30家,学会自身发展实力稳步提升。三是科协机关自身建设日益加强。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进度要求,市科协领导班子以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为契机,与市科协重点工作、党总支、中心组学习有效整合提升,主要领导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重点活动亲自抓,关键环节用心抓,班子成员做到“学习先一步、思想深一层、行动先一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确定每月9日为机关集中学习日和固定组织生活日,制定《机关集中学习日制度》,做到每月学有主题、有内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站上台”的方式,先后组织党纪党规两个条例、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2场、微型党课1场、廉政基地、家风学习外出参观活动1次、党组领导党课辅导2次、领导点题领读1次,扎实推进机关党建风险点排查,搞好双结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募捐、盐城赈灾、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引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担当能力。

  二、凝聚双创人才开拓新领域

  坚持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强化各项服务工作,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积极参与全市人才工作大局,进一步彰显科协组织凝聚创新力量的科技属性。一是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设立。积极争取建立了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协尚勇书记、省委常委、市委周乃翔书记共同为基地揭牌。苏州基地是继上海、深圳、武汉之后设立的第四个离岸基地,也是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之一和唯一地级市。通过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带动全市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稳步开展。着力承办和发挥中国(昆山)国际创新创业大会招才引智效益,在本次大会中,主会场达成对接项目218个、合作项目60个;主会场外还举办了分会场1个和对接活动3场,分别是苏州纳米城“构建微纳制造平台、打造科技创业天堂”分会场,6家风投机构、10多位海外专家参与项目路演;以及常熟、张家港、太仓等地对接活动,35位海外专家参与,其中“电子标签低成本产业化”等2个项目确定落户张家港。积极参加省科协海智大赛,共有9位获奖,其中6位被推荐参加省人才办双创大赛决赛,5位获奖,位居全省第一。二是科技人才服务机制健全完善。围绕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和服务,组织开展第三届苏州院士回乡服务活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王志珍等13位苏州院士参加活动,通过院士学术、科普、企业行、省亲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反响。为苏州院士发送精心自制的生日电子贺卡,走访慰问了在苏院士。支持苏州市老专家协会、苏州专家咨询团、苏州博士联谊会“老、中、青”三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开展工作,组织开展魅力人物联谊会活动2场次,搭建了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三是科技工作者举荐表彰宣传持续开展。积极向上举荐8名科技工作者、3名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参选江苏第12届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15届省青年科技奖,姜宏等7人获评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表彰2014-2015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384篇;开展2016年度苏州十佳魅力人物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将于市科协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给予颁奖表彰,组织编撰《追梦在路上——苏州魅力科技人物的故事》一书,由文汇出版社出版;通过与本地媒体合作,共刊发报道130余篇。其中,整版5个,头版6条,新华网、江苏省电视台等国家、省级媒体也给予报道,如苏州十佳魅力科技人物15名候选人事迹通过在各大报纸、网站、地铁、科普大屏报道,分别在一套苏州新闻和新闻夜班车前播放15秒宣传片20次,电台播报24次,并利用微信等自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四是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不断深入。召开2016年市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工作会议,调整优化市级调查站点布局,对原有56家市级站点保留41家,撤掉15家,新增28家,总体达到69家。完成苏州中小型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状况专项调查,上报中国科协调查站点信息29篇,有效27篇,4篇被刊用,及时有效反馈苏州区域科技工作者状况。

  三、聚力创新战略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作为工作导向,把提高学术建设促进创新创造作为工作着力点,着力推进中国科协创新助力工程示范市、搭建学术交流和“双创”服务平台、聚集创新资源惠企惠农等工作。一是推进创新助力工程示范市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工作模式,全年实地走访企业57家、对接活动29项、对接企业218家、对接全国学会21家、全国学会专家50位、省市级学会专家32位、跟踪项目24项、在促项目22项、咨询活动33项、合作意向20项、合作协议12项、学会服务站10个、落地项目6个、促成合作项目金额2600万,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科协工作先进表彰以及资金补助20万。二是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创新驱动”为主题,顺利举办了苏州市第九届学术年会,通过组织开幕式、主题报告会、4个高峰论坛和72个年会场活动,汇聚50位院士、100多位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多位国外专家和学者在内的6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同时,实施2016年高层次学术活动资助项目28项,经费达128万,吸引参会人员6150人(国外代表677人),其中中外院士53名、“千人计划”专家72名、“长江学者”专家2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1名,累计举办学术报告400场次,征集论文3637篇,被SCI、EI检索论文646篇,会议促成洽谈对接、签约等项目11项、吸引投资2500万,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学术成果支撑。三是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创活动。认真落实全省科协系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议精神,推广创美工艺(常熟)有限公司众创成果,累计举办成果案例推广对接活动30场,参加企业259家,举办创新理论培训5场,参加企业184家,新成立企业科协82家,众创在促项目12项,成功对接项目8项,合作经费73万(5项)。同时,推动企业专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安装工作,组织立项“学会专家企业服务站”10家。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专利数据推广企业注册200多家,收到企业应用案例30多份。积极促进TRIZ创新理论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举办培训会议4场,参加企业41家,受益人数320人。四是实施“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按照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统一部署,推进实施“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350个项目,命名第五批苏州市科普惠农服务站14家,获评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农村科普带头人1人,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9家、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单位3个、农村科普带头人2人。五是拓展创新创业和对口援助平台。加大对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和《苏州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等创新驱动发展“3+1”政策的宣传力度,联合市人才办、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单位举办“3+1”政策知识微信答题竞赛活动,截止目前参与答题人数超过1万人次,人民网、中国日报、腾讯网等主流媒体也给予关注和报道。积极搭建对口援助双赢平台,承担市政府“苏州百名专家教授铜仁行”对口援助工作,每年组织100名专家赴铜仁开展分批次分区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交流活动,围绕铜仁发展比较需要的金融、财政税务、工业化工、农业技术、大数据产业、企业管理、医疗卫生等专业,市科协已经征集首批入库专家108名,并组织首批8名专家开展了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全民科学素质实现新提升

  坚持以制定实施“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重点,以科普信息化为抓手,不断创新科普内容和形式,多措并举拓宽公民接受科普服务的渠道和路径,2016年苏州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2.1%,比去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一是实施“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开局良好。贯彻全国、全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提出“十三五”末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7%,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苏州科技馆。目前,已启动苏州科技馆筹备工作,正在调研制定预可行性报告。二是打造“科普苏州”信息化品牌颇受欢迎。适应网络时代的科普工作新形势,召开了苏州市科普信息化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关于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科普信息电子屏进社区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科普苏州”微信号推广工作的通知》三个文件,对全市科普信息化工作作出部署。以姑苏区为试点,采用市级科普经费投入、姑苏区配套的模式,配置科普信息电子屏100台,完成老城区社区电子科普大屏全覆盖;推出“科普苏州”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科普文章90篇,单篇阅读量最高达3200次;播放《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52期,累计时长达2080分钟;利用户外电子大屏滚动播出科普宣传画43幅,每天滚动播出60次以上;开播一号线、二号线地铁移动视频终端3289个,在地铁运营期间每小时播出2分钟科普视频,全年播出50期。三是强化科普资源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坚持科普工作“内容为王”、“能力为本”的理念,全年立项资助科普项目20项,其中基层小型专题科普场馆项目7项、科普资源开发项目6项、科普活动项目7项;组织市民科普游线路17条、13个街道1522名市民参加;开展“科普场馆公众开放日”活动参与科普场馆达117家;组织科普专家进社区科普“菜单式”讲座200场次;举办社区科普工作培训班培训85人次;新增科普自愿者1.2万人。我市获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4个、江苏省科普示范社区4个,新增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22个,张家港、常熟、太仓、吴中成功创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首批单位。四是开展全市性重大科普活动反响良好。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我市第28届科普宣传周各类科普活动达1302项,活动数量与去年同比增长8%,活动质量和形式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意体验营活动摊位从25个增加到60个,活动时间由1天延长至2天,通过“互联网+科普”的形式向市民推送,短短2天时间汇聚5万市民携带孩子参与科普互动体验。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全国科普日”开幕式暨第三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仪式顺利举办,表彰市长奖获得者10名,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0多项。组织开展全市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8项,参赛学生和辅导员达9300人次,获评“十三五”首批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3所。

  五、建设科技智库收获新成果

  紧紧抓住苏州作为中国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单位的契机,着力打造市委市政府科技“智囊团”,进一步提升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成效和水平。一是科技智库专家力量得到增强。将苏州专家咨询团列为科技智库建设的核心队伍,召开苏州专家咨询团年会总结部署工作,进一步完善《苏州专家咨询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执行。落实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以及集中专家、集中调研方向的总体要求,继续开展大课题调研,执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签订课题任务书,明确课题调研主要内容和项目进展安排。发布2016年专家调研课题指南,围绕指南并结合自身工作和专业特点,专家们自主进行课题申报,调动专家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进一步深化国家级科技思想库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目前已启动建设更高水平科技智库。二是专家建言献策成果丰硕。全年共上报专家建言60篇,共刊用43篇,其中市委《决策参考》、《调研通报》、《调研与参考》、《市情研究》刊用32篇,江苏省委刊物《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决策参阅》刊用2篇,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建言共9篇,其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批示5篇,市长曲福田批示3篇,有效发挥了专家建言献策成果的参谋作用。此外,面向全市科协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我为创新‘四问’献计策”活动,提出回答创新“四问”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现已征集到部分专家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献计助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三是决策咨询体制机制运作完善。进一步完善苏州科技思想库数据工作平台建设,将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进行整合,为决策咨询工作搭建决策咨询资源共享平台,积极申报省级“科技思想库”建设项目,在保障专家建言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课题年度调研课题项目,《江苏城市化进程中原生态保护的科技标准和路径研究》被省科协确定为调研课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苏州市科协工作开拓创新、成效显著、跨越提升的一年,荣获中国科协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AAA级优秀站点、江苏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第27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省科协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6项。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的进程相对滞后;学会助推创新驱动战略的能力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强,服务苏州“一基地一高地”建设的举措还不够多;全民科学素质指标、科普场馆资源建设与苏州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排头兵先行军定位存在一定距离;科协组织及所属学术团体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渠道、方式、体制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拓展,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有效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科技三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市科协十三大召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赋予了科协组织“四服务”职能新定位,指明了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的新方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两聚一高”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特别是省委李强书记在参加省十三次党代会苏州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就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四个思考题,希望苏州在全省、全国创新大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创造更多原创性创新成果,打造标志性创新品牌,营造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市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我市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市委还就李强书记的“创新四问”专门部署开展“创新四问”的活动,这些都为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

  适应当前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2017年全市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科技三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战略目标,搭建“双创”平台凝聚创新人才,汇聚创新资源助推创新驱动,致力科普惠民提升全民素质,建设高端智库服务领导决策,深化系统改革打造“三型”组织,不断拓展提升“四服务”工作内涵,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苏州走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前列提供创新动力和人才智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科协十三大的胜利召开。

  按照上述总体工作思路,明年市科协将着力推进实施助力工程、凝心工程、惠民工程、汇智工程、强基工程等“五大工程”,充分发挥全市科技社团作为区域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有作用。

  一、实施助力工程,努力答好创新“四问”的科协答卷

  紧紧围绕“创新四问”这一命题,找准科协组织答好“创新四问”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挖掘科协系统创新资源,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夯实科技工作者作出“原创性、标志性”成果的创新平台。聚焦当前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拓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平台,推进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着重从内部、外部和政策层面加大统筹集成力度,指导苏州工业园区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带动全市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稳步开展。夯实链接全国学会专家的无缝平台,稳步推进中国科协创新助力工程示范市工作,做实、做深全国学会与苏州企业的对接服务工作,着力汇聚国家层面的专家、学术、创新资源,联系全国学会将创新资源引入苏州,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创新成果与经济发展深度对接和转化。二是继续开展“我为‘创新四问’献计策”活动。进一步广泛发动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科协、高校科协、苏州专家咨询团、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四问’活动,集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研究提出回答“创新四问”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助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三是营造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和《苏州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等创新驱动发展“3+1”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高层次学术资助项目引领全市学术交流更加活跃,进一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技术需求和科技工作者创新需求,助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原创成果。做好“苏州百名专家教授铜仁行”对口援助工作,组织专家分期分批赴铜仁开展技术对接和帮扶活动,将帮扶工程打造成为苏、铜两地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成为促进两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二、实施凝心工程,不断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通道

  进一步增强科协组织的群众性,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与科技工作者畅通、紧密、稳定的双向渠道,切实当好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一是创新做好苏州院士联络服务工作。苏州院士是苏州的宝贵资源,目前苏州院士共有110多位,健在的有67位,联系和服务苏州院士是科协人才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围绕发挥院士引领作用,打响苏州院士品牌,加强对苏州院士跟踪服务,包括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维护、及时跟踪了解苏州籍院士的研究、健康等动态信息,分批次开展走访慰问。在加强为院士服务的同时,借助院士的专业知识,为苏州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苏州创新创业发展。二是建设全市科技工作者“网上之家”。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建家形式,在谋划推进建设科技工作者有形之家的基础上,依托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网和苏州科普之窗网站,建设网上科技社团和科技社区,打造网络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科技人才服务、双创服务、科普服务、科技智库和政务信息化等五大平台,健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功能,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呼声和诉求,为科技人才成长成功提供服务,增强工作联系和情感交流。三是丰富科技工作者服务内涵。从2017年起,每年5月30日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结合每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活动,着力策划好全市科技界首个“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打造成为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科普活动、联谊沙龙等系列活动的重要节日,着手启动苏州科技名人资料采集工程,带动全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走访慰问、举荐宣传等暖心工作深入开展。

  三、实施惠民工程,精准推送高质量的科普公共服务产品

  顺应互联网时代科普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实施“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实施科普惠民工程,让科普插上互联网翅膀,全方位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为苏州“一基地一高地”建设夯实全民科学素质根基。一是深入推进全市科普信息化工作。坚持“互联网+科普”思维,推进实施《关于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安排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按照“市、县联动,分步实施”的原则,深入推进科普信息电子屏进社区,搭建市级云端科普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的服务系统,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和精准服务水平,汇聚社会力量打造“科普苏州”信息化品牌。二是开展首届苏州市科普示范家庭评选活动。办好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是开展科普工作的有效形式,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关于开展科普周、“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统一部署,办好苏州市第29届科普宣传周活动,精心组织策划首届苏州市科普示范家庭评选活动,不断赋予传统科普活动的新内涵、新花样和新活力,以此带动全国科普日、院士科普报告会、百姓科普广场、文艺演出、有奖科普知识问答、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活动广泛开展,进一步加大创新意识、方法和理论的宣传,丰富市民科学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三是加大科普资源集成共享力度。科普宣传“内容为王”,科普资源和场馆是科普宣传内容和载体所在。争取早日启动苏州科技馆进入前期规划建设阶段,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现有科普场馆的资源整合工作,增强科普资源循环流动和开放力度,提升科技馆展品研发能力,促进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普资源的开发开放,引进海外优质科普资源,大幅提升科普场馆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

  四、实施汇智工程,创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渠道机制

  作为中国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单位,市科协致力把打造市委市政府科技“智囊团”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改革创新决策咨询的渠道与机制,进一步提升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成效和水平。一是着力发挥苏州专家咨询团核心作用。依托苏州专家本土优势,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强的决策咨询成果,做好专家咨询团换届工作,调整充实专家团队,充分发挥苏州专家咨询团的核心作用。同时,加强与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人才办、市委党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紧贴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每季度定期向专家们提供开展调研工作的重点方向和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建议献策的质量和命中率。二是着力打造新型高端开放的“太湖智库”。按照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江苏分院的运作模式,以及市人才办关于打造战略性高端智库的新要求,在苏州专家咨询团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太湖智库”这一新型高端开放的科技智库,借鉴和引入全国乃至全球专家智力资源,包括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权威领域专家,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着力开展对科技前沿、创新前沿和苏州发展定位的战略研判,特别是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判,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具有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的宏观报告和决策服务。三是着力科技智库成果转化运用最大化。建立并完善全市科技智库建设数据库平台,健全科技智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作机制,实现专家、人才线上线下互动,建立优秀调研成果资助制度,定期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和调研报告评选活动。扎实开展第三方创新评估工作,构建用户、同行、社会三结合的评价机制,择优选择科技智库成果推荐给相关决策职能部门,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

  五、实施强基工程,推进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科协组织建设

  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群团工作的意见,以强化科技社团的政治引领为导向,以召开市科协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为契机,着力实施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科协组织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科技群团发展之路。一是开好市科协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充分做好市科协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各项工作,总结过去五年工作,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将“十三大”开成全市科技界团结鼓劲、凝聚力量、继往开来的大会。借大会召开的东风,推进全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着力加强科技社团政治引领,拟成立苏州市科技社团联合党组织,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的新机制,在学会理事会层面开展党建试点工作,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有效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铭党恩、强党性、跟党走。二是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围绕现代科技社团建设,继续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抓手,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建立优胜劣汰的学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拓宽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引导学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市场竞争,及时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进行风险评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优。三是推进科协机关自身建设。事物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关键看科协机关自身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能力是否匹配担当。顺应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新要求,着重调整组织结构,梳理内部职能,优化协调组合,激发干事活力,加强机关部门人员定期轮岗,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科协机关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造一支思想作风优良、勇于改革进取、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创新争先氛围。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