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人文历史 > 正文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类别:苏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6-12-20 11:45:31 人气: 来源:

  l学院的学科设置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全部文科学科门类,具有文科综合实力优势。

  l实施“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好基础,突出应用,注重交叉,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和创新潜力的文科人才的需求。

  l近三年人文、社科实验班毕业生就业率近100%,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本校或国内外大学攻读研(微博)究生。

  l学院留学(微博)生人数居清华各院系首位,约占学院学生总数的1/3,营造了多元文化下的中外学生互相交流的浓厚氛围。

  l学院的科研项目、成果和获奖排名位居清华文科各院系首位。

  l招生专业:人文学科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

  学院概况

  清华大学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有着悠久和辉煌的历史。早在1925年,清华大学就设立了国学研究院,并陆续建立国文、西洋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系所,成为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心,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吴宓、冯友兰、金岳霖、张奚若、朱自清、闻一多、吴晗、王力、陈达、潘光旦等学术大师都曾在此执教,他们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特色,在治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时至今日,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精神和气质仍然被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所敬仰。水木清华的一方沃土孕育出曹禺、钱钟书、季羡林、蒋南翔、费孝通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人文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文科院系大部分教学和研究资源并入其他院校。1978年后,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清华大学重新恢复建设成为涵盖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重塑文科辉煌,并进一步整合文科资源,清华大学于1993年底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目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已经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重镇,学院学科门类设置齐全、布局合理,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外语系、历史系、哲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国际关系学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研究所、思想文化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等实体教学研究机构,还设有人文学术研究中心、语言研究中心、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工程教育研究中心4个跨学科非实体研究机构,以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2个全国核心刊物编辑部。学院的学科设置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全部文科学科门类。

  迄今为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已经获得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6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另有科学技术哲学、国际关系、高等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建有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等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历史学(专门史)国家重点学科和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10门,北京市精品课8门。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81人,其中正高职109人,副高职99人;另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88人。在学院现有教师中,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多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百人工程”,有数十人为国家社科基金评议组成员和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教育系统评议组成员。其中李学勤教授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是目前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

  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81项,省部级项目131项。获得各类奖项200余项,其中包括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各类著作600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

  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有关方面奖励,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种奖励200余项。

  此外,学院还大量承担着为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意见,为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际化水平

  多年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强调国际化开放办学的理念,学院引进多名外籍知名学者成为全职教师从事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学院现有外国留学生(包括研究生)550余人,每年在学院对外汉语中心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学生约1200余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队伍也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中外学生构造了一个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良好平台。

  学院已经与欧美、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或者地区的知名高校形成了众多的学生交流协议,为同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0年,学院外派交换学生200余人。

  人才培养成果

  近三年来,实验班毕业生就业率均近100%,其中多数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学生就业去向有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国企和外企等。据统计,近三年来,均有超过80%以上的实验班学生获得在本校或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学院还积极为学生在国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际组织寻求就业实习的机会。

  专业介绍

  人文、社科实验班以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基本理念;在培养设计上强调基础(通识)课程、学科互选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三结合,重视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综合论文训练)。

  人文学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宽厚扎实的人文学科知识、较强的外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跨文化、跨学科研究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新闻出版等相关专业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人文学科实验班的培养理念是:注重经典研读,关注学术前沿和社会现实,注意学科的综合交叉,强调人文精神传递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人文学科实验班学生入学后第一至三个学期,实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通过经典研读、名家系列讲座等课程以及系统的英语学习,培养解读中外经典著作的能力,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趋向,打好专业学习基础。自第四学期开始,分别开设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课程,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经过必要的考核,于文、史、哲三个专业中选择其中之一作为主修的专业方向,同时选修其他两个专业和社科实验班的相关课程。人文实验班为学生的专业选择与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广阔的空间。

  社会科学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为宽博扎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理论,较全面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既具国际视野又具有本土意识,未来能够从事社会学、经济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研究及从事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社会科学实验班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重视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少而精,对于方法的强调高于对知识面的强调,重视学术研究训练,强调打好数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社会科学实验班,前三个学期学习基础课程,尤其注重打好数学和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接触专业基础课程,以便同学确定自己的学科兴趣,寻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自第四学期始,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专业的要求通过双向选择,分流到社会学、经济学、国际政治三个专业方向学习。学生在确定专业后,还需选修其他二个专业方向和人文实验班的课程。

  上一页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