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风俗 > 正文

语文:五、六单元教材疏通及补充习题苏教版六上_苏州风俗

类别:苏州风俗 日期:2014-11-18 19:37:51 人气: 来源:

  【教材解读】

  1. 题解: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一标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文描写的对象是一株柳树;二是这株柳树生长的是青海高原。

  柳树是平原地区常见树种,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柳树随处可见,所谓“无心插柳柳成阴”。古往今来,赞颂柳树的诗词歌赋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山重水复疑无,柳暗花明又一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柳树不仅是春的使者,同时早在汉朝就已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文中说“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灞河柳有着怎样的历史呢?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称为灞桥柳。人们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灞河岸柳树排排,柔丝荡荡,“柳”和“留”谐音,送行者折柳赠别,既表达留恋之情,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有关折柳送别的诗句,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 无名氏 《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有人说“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树木是杨柳”,并不为过。

  然而,作家陈笔下的这株柳树,却生长在青海高原,青海高原是我国西部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干燥少雨、气候寒冷的地带,较为恶劣。“一株”这个数量词强调它是唯一伫立在高原上的一棵柳树,作者将“一株柳”这一描写对象和“青海高原”这一生长融入标题,暗示我们在如此恶劣生长的柳树,必定有着不同寻常之处,它的经历必定发人深思,引人动情。

  1、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有质量问题,请投诉该资料。您的投诉经核实如情况属实,会补偿您下载此资料而需要的点数 (本网慎重提示您,如果受到的处罚会很重)。

  2、下载资料前请注意看资料页面中的下载等级、需要储值、需要QZ币,并检查您是否有相应的权限以及足够的储值与点数以正常的下载到资料。请在下载前对资料有个初步的了解,资料下载遇到的问题可以[客服中心]。

  3、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如有版权,请和本网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4、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

延伸内容:
关键词:苏州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