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新闻 > 正文

名妓赛金花为何成八国联军元帅的?(组图

类别:苏州新闻 日期:2016-1-13 17:35:23 人气: 来源:

  【汪嘹翁编撰的《赛金花事略》记载:“庚子联军之役,德奸掠无虚日。赛金花目睹伤心,以洪夫人名义盛妆往谒瓦德西帅,具陈民苦。瓦颇嘉纳,极约束本军,更通牒于法营,居民可宁居。京师人甚德之。”救民于水火,按道理讲应该是和慈禧太后的职责,却成了赛金花不得不多管的“闲事”。她这一管,也给自己带来了诸多麻烦。好在天地是杆秤,勇于为赛金花主持的,绝非仅仅我一人。苏曼殊在《焚剑记》中说过:“为状元夫人,至英国,与女王同摄小影。及状元死,亦零落。庚子之役,与联军元帅瓦德西办外交,琉璃厂之国粹赖以保存……能住这个文物地区,不使它遭受捣毁,也应算她做了一桩好事。”】

  清末名妓赛金花

  最富争议的名妓赛金花

  洪烛

  【名妓赛金花的功与过】

  晚清出过个赛金花。赛金花绝对属于“另类”。她生长于烟花巷陌,遇见大状元洪钧,就从良了。虽然只是妾,她却以夫人身份随洪钧出使德、俄、荷、奥四国,算是出过远门,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甚至拜晤过维多利亚女王与威廉),很出风头的。

  自海外归来,因洪钧早逝,家里断炊了,就重操旧业。陈蕃《燕都丛考》记载:“自石头胡同而西曰陕西巷,光绪庚子时,名妓赛金花张艳帜于是。”以昔状元夫人及夫人之身份倚门卖笑,本来就适宜作为花边新闻炒作,赛金花的“生意”一定很不错,弄不好还能成为巴黎茶花女式的传奇。偏偏赛金花天生是盏不省油的灯,又卷入了更大的是非:八国联军侵占期间,她与德帅瓦德西闹了场满城风雨的“跨国之恋”……真不知她怎么想的。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曾参与义和团而双手沾满鲜血的驻华公使克林德,趾高气扬地于4月20日过东单牌楼,因言行了,被当地军民。以此为借口向清廷施压,先是要求高额赔偿(以及许多苛刻的条件),后来据传还是靠与有交情的名妓赛金花从中斡旋,她跟克林德遗孀说我们中国人一般是为死去的大人物立牌坊的,这是死者所能享受的最高待遇了。最终提出在克林德被处立一石牌。清廷只得满足其无理要求,在东单总布胡同西口修筑了的牌坊。

  赛金花是一百年前的“宝贝”。想当年赛金花穿过刀山火海拜见攻占的八国联军元帅瓦德西,也充满了以酥胸抗衡列强的坚船利炮之勇气,她为联军筹措过军粮(可从粮商那儿吃点回扣),但毕竟曾经劝说敌酋不要对平民百姓,效果好像还挺明显。赛金花的挺身而出,“使不可终日之居民顿解倒悬,至今犹有称道之者。”(引自一九二二年出版的《赛金花事略》)

  在樊山的《后曲》(赛金花嫁洪钧前名叫)里,赛金花深入敌营时特意换了身“薄、露、透”的洋装,以显示其新潮与时尚:“忽报将军亲折简,自来花下问青禽。徐娘虽老犹风致,巧换西装称人意。为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绢长拂地。鸦娘催上七茗车,豹尾银枪两行侍……”沙场老将瓦德西.也抵挡不住这勾魂的“糖衣炮弹”,留下她在仪鸾殿同居数月。某夜失火,“瓦挟赛裸身跳窗而出”……他算是尝到“宝贝”的甜头了,甚至在燃眉之急时也不舍得抛弃。在其眼中,赛金花才真正是无价之宝,比紫禁城内的那些文物重要得多。瓦德西“火中取栗”,首先抢救的自然是赛金花,三军不可一日无帅,瓦帅不可一日无美人。由此亦可见赛金花的魅力:使瓦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将赛金花称作“宝贝”,并不完全是我的创举。最早出自诗人刘半农之口:“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一个。”(转引自叶祖孚著《燕都旧事》)当然,我们必须注意,他所说的“宝贝”,是带引号的。有“活宝”的意思。

  与慈禧相比,赛金花的经历更充满了佳人的韵味。至少,尚有可同情之处。慈禧畏之锋芒,逃往西安避难去了;作为一个烟花女子,赛金花自然只能继续留在里苦苦挣扎。

  她和所有的市民一起,被惜命的太后抛弃了。她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必须像圣女贞德那样就义?如果非要以花木兰、穆桂英等古典女英雄的品质来比照赛金花这样的弱女子,近乎苛求了,或者说是不太现实的。

  赛金花的不可能那么高,她在里也必须混口饭吃;其他的技能早已退化,还是只能干老本行,然而赛金花千不该万不该把八国联军当成自己的主顾,因此沾上了永远不清的污点。毕竟,在中国的阶层,也曾经出现过李香君这样的人物。《桃花扇》是血染的风采。而赛金花呢,则只配被写入《孽海花》之中。

  【陶然亭是赛金花葬身之地】

  旧时人去陶然亭,一方面是看风景,另一方面则为了访墓。陶然亭一带,名士与百姓的坟墓颇多,所以风景也带有某种感伤的味道。古往今来,总有人喜好寻味这份悲剧之美,如果死亡算得上最大的悲剧的话。陶然亭的风景虽然像是经过过低调处理,但那一抹若隐若现的灰色恰恰最能触动来访者的衷肠,令其念天地之悠悠。张中行如此点评:“(陶然亭)重点在北面,几处满生芦苇的池塘,小丘上野草围着一些荒家,一派萧瑟景象。”但陶然亭之魂魄,全集中在这坟头草青青的既颓废又动情的画面里了。亡灵们的世界是最富于神秘感的。

  陶然亭西侧小丘坡上丛冢中,较有趣味的还有鹦鹅家,醉郭墓以及香冢。尤其香冢,是纪念一位杜十娘式的“义妓”的。碑铭写得颇传神: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血亦有时尽,碧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张中行来陶然亭踏青时偶遇此冢,读铭读诗,以为黄土之下确有其人,甚至联想到法国的茶花女之类。后查资料,才知这位所谓的晚清“义妓”,其人其事乃至其坟,全是当时一位姓张的御史伪造的。为并未存在过的人造墓,且虚构一段才子佳人的凄婉故事了,香冢堪称陶然亭一绝也。幸好张中行对此挺宽容:“放眼历史,这样来一下好玩的事很不少,西湖有苏小小墓,虎丘有真娘墓,等等;扩大些说,唐人传奇式的故事多半可以入此类。”

  香冢是假的,赛金花的墓倒是真的,她确实安葬在陶然亭。她也是出身,在八国联军侵占时还出了点风头:给一位将军当上,后来还去欧洲晋见过维多利亚女皇和威廉。赛金花这个名字,今天的中国人念起来总有点拗口,或许,这就是耻辱的感觉吧?

  她在历史上惹的是非我们姑且不议,一切都已交给黄土来评价,但是三尺之下,她会对自己的一生作何感想呢?的诗哲说过“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只是对赛金花这样的“弱者”,我们在的同时却不敢寄予丝毫的同情。青苗在半个世纪前的《陶然亭访墓记》中,倒是有勇气说了些温和的话:“赛金花的坟墓,就斜对着陶然亭,没有松柏,没有白杨,一片寂凉的荒野,我相信,那位名媛的孤魂在这荒凉的地方会觉得寂寞的吧。”

  生前最热闹的人,死后常常最冷清。那时候,赛金花的坟茔虽座落下不毛之地,但至少还能寻找得到,至少还剩半堆黄土和一块残碑吧。

  如今我再去陶然亭,按图索骥,发现这位著名的交际花的荒冢早已被夷为平地,原址已没有任何标志。当初那些曾经“惊艳”的巨贾(包括她本人在内),是怎么也想象不出一代名花会落得个这样的。所以陶然亭虽确有赛金花之墓,但已名存实亡。

  【赛金花与瓦德西绯闻】

  曾朴以赛金花为模特儿著述的小说《孽海花》,甚至将许多虚构的情节安在赛金花身上,对读者造成了。譬如说她随洪钧出使时,“浪漫放荡,天天交际,夜夜跳舞”,并且勾搭上了瓦德西,以至瓦德西后来率军侵占,公务之余四处查找老情人赛金花的下落,终于重续前缘。

  上海某记者采访曾朴(笔名“东亚病夫”)之后,也以讹传讹:“赛于随洪出使时,与瓦德西将军有染,故八国联军入时,瓦德西寻之。赛应瓦德西将军之召到去仍挂牌子,日夜陪伴瓦德西,骑马招摇过市,红极一时,市民号之为‘赛二爷”’。

  对此,赛金花本人做过两点反驳。首先,她翘起三寸金莲给记者验证:“你看我这双小脚,怎么可能跳舞呢?”更不可能在与瓦德西一舞订情,那时候根本就不相识。其次,她声明庚子事变时与瓦帅交情虽好,彼此之间关系还是清清白白的:“就是平时在一起谈话,也非常守规矩,从无一语涉及过邪淫。这都是有人见我常同瓦骑着马并辔在街上走,又常常宿在他的营里,因此便推想出我们有种种不好的来。”

  但在中国,有许多争是“越描越黑”。赛金花再怎样自己,也无法打消人们丰富的联想。瞧她还着男装、穿皮靴、骑战马,与敌酋并驾齐驱,并且喜欢别人以“爷”相称,这不跟后来的川岛芳子似的吗?幸亏赛金花在战前即是一代名妓,否则人们非怀疑她是女间谍不可。

  瓦德西与赛金花,都是因绯闻而遭到街谈巷议,就像百年后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一样。

  因为绯闻的缘故,后人才记住了八国联军的统帅叫瓦德西,他的相好叫赛金花。绯闻,居然比的历史本身更有感染力,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更耻辱的,是居然还有人津津有味地瓦、赛二人在仪鸾殿同床共枕的情节。这是哪来的雅兴?要知道,那可不是在别的地方,而是在中国的。侵略者在中国的里作威作福,不就等于是对一个民族的吗?

  战争,原本是应该让女人走开的。可历史上常常有如此尴尬的时候:一个国家的男人们无力自己的女人,于是女人们只好自救,通过各种方式,苟全性命于。赛金花很不幸地选择了一种比较“出格”的方式,使名誉受到极大损害。她确实为德官伴宿,但毕竟没有、,某些场合甚至还是颇有的。

  汪嘹翁编撰的《赛金花事略》记载:“庚子联军之役,德奸掠无虚日。赛金花目睹伤心,以洪夫人名义盛妆往谒瓦德西帅,具陈民苦。瓦颇嘉纳,极约束本军,更通牒于法营,居民可宁居。京师人甚德之。”救民于水火,按道理讲应该是和慈禧太后的职责,却成了赛金花不得不多管的“闲事”。她这一管,也给自己带来了诸多麻烦。

  好在天地是杆秤,勇于为赛金花主持的,绝非仅仅我一人。苏曼殊在《焚剑记》中说过:“为状元夫人,至英国,与女王同摄小影。及状元死,亦零落。庚子之役,与联军元帅瓦德西办外交,琉璃厂之国粹赖以保存……能住这个文物地区,不使它遭受捣毁,也应算她做了一桩好事。”更大的贡献,恐怕也超越了她的身份与能力。赛金花毕竟只是赛金花。一个弱女子而已。

  赛金花是苏州人,家境破败,吃过点苦的。1886年生活出现转机:嫁与洪钧为妾。两年后随洪钧出使德、俄、荷、奥四国,体会到作为大清帝国夫人的感觉(譬如拜见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威廉)。也算是出国见过大世面的。这挺不容易的,要知道那个时代的中国妇女还裹着小脚呢。缠足的赛金花,居然也步步地走出国门,见识了西洋景。赛金花确实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宝贝”。

  正因为这一番不同寻常的阅历,赛金花有一定的外事经验,懂点外语(“居德即习德语”),以至后来跟八国联军打交道并不怯场,很讲究技巧。况且她1894年被排挤出洪家后,一直是欢场上的交际花,三教九流皆有交往,应该说是比较谙熟于世态人情的。《日出》里的陈白露若跟她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赛金花是最富于传奇性的一位。

  1934年,刘半农向得意门生商鸿逵写一本赛金花的传记。采取实录的方式,由刘亲自出面,约请赛金花在王府大街古琴专家郑颖荪私宅,由商执笔记录。这样的会晤共举行了十几次。其时赛金花已是美人迟暮,但仍操着一口吴语依腔,将往事娓娓道来。

  这本署名“刘半农初纂、商鸿逵纂就”的《赛金花本事》,由北平星云堂书店出版,畅销一时。引得影后胡蝶也萌动了演赛金花,函请商鸿逵陪同赛金花赴上海,谈判拍摄电影之计划,遭到婉拒。我觉得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遗憾:若由胡蝶来演绎赛金花的生平,一定会淋漓尽致,况且当时正是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藏区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京东:京东价

  

  随着他一首首新白娘子的诗剧出台,我们眼前同时出现了一个叫洪烛的许仙,他身背青铜剑和长长的经卷,从那座忧伤的城市南京出发,穿越屈原的故里,到达繁华的京都,再游牧于西域,又侧回孔子时期,在杜牧的杏花春雨里,梦红楼,忆江南。

  生命是道减法题,由重到轻,由繁到简,这是随着一个人的成长,思想的高度与纯度在中不断提升,当复杂的事物被简化,简单的事物归于零,那么他的思想已接近了禅,他就接近了一尊佛,佛一个字都不讲,却能得到人们的,因为人人都懂佛的意思,佛的意思就是的意思。

  诗人洪烛的诗就接近了禅,简洁到老少中青都能读懂,并深入,他那把远古时代炼造的青铜剑,能够一剑穿过读者的心脏。他的诗看完第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又有新的感受新的想法,诗中的文字有很强的张力,即禅意广大。

  诗不象小说与散文,大致的体栽相同,诗歌表达形式以前是随着朝代变迁而变更,现在是因人而异,不遵循千篇一律,使得诗歌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读者的眼界也跟着活跃起来,有些写作技艺高深的诗人赏诗偏向于高深的艺术效果,而诗人洪烛的诗是要写给广大读者去的,不单单是写给诗人看。诗第一要入心,其二入情,其三入理,讲这三点,语言必须精炼,其次才讲形与巧。诗人洪烛的诗最大的优点就是入心,入情,入理,以为主。把诗写简单,对于一位懂诗歌的诗人来说,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需要双向思维,顾此顾彼。如果将洪烛的文章作为现代中小学生的课间读本,我想一定很受欢迎,他将孔子的思想简单化地表达出来,且读起来很有趣味,对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心中早就为诗人洪烛定了一个名:童话诗人!好象有说顾城是童话诗人,但洪烛这个童话诗人与顾城是有区别的,洪烛是将高深的古典文化运用现代语言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象讲童话故事一样,语言简单而不枯燥,想象丰富,也不乏幽默风趣,读后哑然失笑,其中还包含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想新观点。

  他的近期诗剧《白蛇传》,老幼皆知的故事,诗人从人物心理出发,刻画出多种故事情节和论点:爱是女人的必修课,女孩变成女人就得爱一次哭一回等等,由一部古代传奇爱情故事,打开一层层想象的翅膀,任人飞翔,每首诗连接起来后,古今穿越,千姿百态,柔情万种。

  诗人洪烛的诗其实也有他的音乐韵律,请读:昆仑的仙草需要一个的病人/于是你患了相思病/金山寺的钟声需要更多的听众/于是水涨了起来/断桥需要一把伞/于是下起了雨/我需要尽情地哭一次/于是你伤了我的心。(节选《白蛇传》是怎样的。)情节渐渐推进,诗句平仄如微波,一起一伏,仙草和,相思病与金山寺,水涨与断桥,伞和雨,反衬对比,情景交融,意象优美。

  同时我们又在诗中体会到诗人的寂寞、忧伤、坚定、向前。一个在深夜的孤灯下独自写作的诗人,他的思绪要经过多少遍的伤痛、愈合。他把心掏出来,又装回去呼吸,为诗呕心沥血。西湖的每一夜又像是一千零一夜/我认识你时,又像第一千零一次相见/合欢花开了。开了又谢/花瓣落向水面,也有心跳的感觉/如果你还是看不见,就请闭上双眼/最美的事情,闭上眼才能看清楚/最长的夜晚莫过于今夜/最长的,莫过于绕着西湖走了一圈又一圈。

  读罢诗人洪烛博客中的一组组长诗,不禁要问:诗人,您这样苦行僧般长途跋涉,写出长江黄河一样浩长的诗篇为哪般?您看您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饱一餐饿一顿,剥削自己,喂饱诗歌。为什么这样傻呢?诗歌的本意是美好地生活,谁让您不爱惜您了?

  《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洪烛美食书由日本青土社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

  @京东:京东价

  2003年,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筹建市规划展览馆,我受聘为文案顾问,使自己多年来研究历史文化所做的知识积累得到发挥,同时又更全面地接触到有关的图文资料。位于前门东大街(老火车站东侧)的市规划展览馆,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荣幸地参予进这项工程,其原因又很偶然。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新华书店见到我的《游牧》、《的梦影星尘》、《的前世》等专著,很喜欢我的研究角度和抒情风格,想方设法通过出版社联系上我。一拍即合。那一年里,我不得不暂时中断诗歌创作,参加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和项目研讨,撰写并不断修改着策划方案和各种文稿,周末经常带着几位助手加班,一直忙碌到第二年春天。虽然辛苦,但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武功”大增。我在此基础上酝酿,尝试用文化散文的笔法来重新审视、勾勒的轮廓及细节,便于当代读者了解的古迹与往事。

  后来,我还连续几年为《规划建设》担任专栏作家,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一系列新作。每一期都有编辑的推荐语,譬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刊登洪烛的系列篇章,以便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的前世,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旅游一直是世界热点,为展示人文,我还与李阳泉合写了畅销书《AtoZ》,一部文化词典,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出版后,被新加坡出版公司购买英文版权,翻译成英文于2006年出版,全球发行。我的《的金粉遗事》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推出后,知本家出版公司购买了该书繁体竖排版权,2005年易名为《千年一梦紫禁城》在海外出版发行。

  【内容提要】洪烛《名城记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选取中国的十座名城和十座小城,层层铺开,娓娓道来。《名城记忆》旨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为读者铭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多名城记忆,继承城市的内在,为城市的发展美好的方向。作品并不单纯地沉湎于怀念过去的辉煌,而是呈现出这些城市各种交错的画面,来体现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中所蕴藏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力量。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碰撞中,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其深沉的笔调不仅浸染着这些古老名城历史的沧桑和沉重,而且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洪烛博客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2012年入选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信箱 报刊选用,敬请惠寄样刊与稿酬:100125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出版社王军[洪烛]

推荐:

0
0
0
0
0
0
0
0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