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美食 > 正文

跟随市长的脚步重逛苏州观前街

类别:苏州美食 日期:2020-4-23 16:16:47 人气: 来源:

  小米的乱情人生前几天,苏州人的朋友圈就被一条消息刷屏了:李亚平市长去“逛”了观前街……大概是因为一来它关系到人们喜闻乐见的;二来,市长带头逛街,可能出了一些积极信号;第三,对观前街,很多老苏州人已经忽略很久了,40岁以下的苏州人就更不用说了。

  三四十岁的苏州人,他们的消费是跟着城外石商圈、南门商圈,以及印象城、久光这样的大型现代商业综合体一起成长起来的。年龄再小一些的人,则习惯了电商平台,传统的街市商场模式,已经和他们的生活距离甚远。这部分人虽然打小就在苏州长大,可是在他们看来,这个苏州古城最繁华的观前街商圈,并不是他们有购物需求时的第一选择,甚至算不上是一个选择。

  老早的观前街不是这样可有可无的。咸丰十年,太平的战火了苏州阊门外“最是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繁华商埠。商贾们逃亡归来后,大多聚集于观前街恢复旧业。这些老店多数成为后来行业的台柱,包括稻香村茶食糖果、观振兴面馆、乾泰祥丝绸顾绣局,还有采芝斋苏式糖果、潘信康钟表、叶受和茶食、陆稿荐熟肉、黄天源糕团等。

  到了20世纪,观前街成了城内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人声鼎沸,两边商店鳞次栉比。布业绣庄、五金钟表、浴室茶楼、洋货广货南北货、纸铺烟铺茶叶铺、肉店笔店肥皂店、影院戏院说书场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皆汇集于此,当时苏州人要买点物事,第一反应就是直奔观前街,“否则去哪里买啊?”

  不仅购物,休闲娱乐的功能也一样完备。观内的广场中挤满杂货摊,卖小吃的,唱“小热昏”的,表演杂技、魔术的都有。自上世纪80年代被定为步行街后,观前夜市也随之而来。下午逛观前、饭后逛夜市,去人民商场或第一百货购物,去大或戏院消闲,是周边居民最日常的生活娱乐方式。观前街在20世纪十年代达到鼎盛,被誉为苏州的“(上海)南京”。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城市大发展,观前街商圈的扩容、周边道的扩建,让老居民们大量迁出。产生的影响,一是对观前街民生需求的急剧降低,观前街从纯粹的市民生活场所,多了旅游支持功能;二是地租猛涨,许多传统的特色老店或搬离,或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当年引起苏州讨论的万国杂货店的黯然离开,是观前街老店撤离的一个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追逐高利润的行业,譬如曾风行一时的“39元鞋店”“29元服装店”等。很长一段时间,就像上海人不逛南京、南京人不逛夫子庙一样,许多苏州人也不太逛观前街了。

  但是如今,市长带头逛观前街,还有若干家餐馆恢复堂食的通知诱人口水,因为疫情而憋闷了很久的人当然“蠢蠢欲动”。所以我第二天也兴冲冲地跑到了观前街。

  骑着电动车从宫巷进去,一直到不能开的地方停下来,抬头一看,是元大昌。元大昌是专营传统酒业的百年老店,代表产品是黄酒和冬酿酒,尤其是零拷的冬酿酒,被苏州人认为是最正。这个季节没有冬酿酒,大多数人来买的是零拷的花雕,用大缸盛着,盖子一掀就是扑鼻的浓香。最正的酒当然能吸引最“土著”的人,一间类似烟纸店的小门面,三尺木柜台,店员四五个,大缸七八口,顾客却络绎不绝。基本都是有些年纪的人,骑着自行车,带着空的可乐瓶、橙汁瓶、塑料壶等五花八门的容器,从苏州的各个角落过来。走进去,也不多话,瓶子递过去,用手一指,店员就秒懂,接过瓶子打开,装上漏斗,用长柄勺拷了往里装。大勺一勺一斤,小勺一勺半斤,一个可乐瓶可以装三小勺,众人眼盯着看,童叟无欺。有带着四五个瓶子的,拷得满满的拎着,表示这些也就只够一个星期的量,下个礼拜还得来!至今为止,老苏州买零拷的黄酒,还是只认准这一家。

  从元大昌往观前街里走,过黄天源糕团店,排队的人就多了。现在正是吃青团子的季节,大方糕、猪油年糕、黄松糕等也是敞开来供应。有“走过、过不想错过”的,也有专门跑过来买的。有个老阿姨,可能听力不太好,扯着嗓门大喊:“哎,那个糕……哎,那个八宝饭……”走出几步,又回过来说,“哎,那个青团子,再来一盒……”排队的人被逗笑了,倒是一派烟火喧腾气。

  采芝斋的糖果在搞买一送一的活动。有对老夫妻拎着一大袋走到一边,讨论得很热烈。我好奇地问他们:买了这么多是要送人吗?老太太很爽气地说:“不啊,伲自家吃!伲一径要买的,过年前刚刚买仔弗少,现在格算,当然要多买点!”我又好奇地问服务员:买糖果的人中苏州本地人多吗?服务员觉得好笑,反问说:现在有外地游客吗?

  的确,能被称为特色美食,本身就应该是当地的普及型食物,当地人喜爱,外地人才会风闻而来。所以这位服务员说的,采芝斋顾客里本地人占了大半以上,是可信的,只是年轻人不多,主要是中老年人购买。

  这就又回到以年龄的划分上了。观前街老字号的主顾们多是50岁向上的“老苏州”。还有在观前的广场上,晒着太阳闲谈的老人们,他们从小在观东、西角门的小吃摊、裁缝摊、杂耍摊、旧书摊前流连,大一些了,就去三万昌吃茶、去乾泰祥制衣、去朱鸿兴吃面、去光裕社听书。而即使现在观前街不似当年,只在双休日熙熙攘攘,他们仍然依着生活惯性,在广场上,拎一壶茶水,找三五老友,泡过大半天的时光。

  我上午刚刚去逛过观前街,下午就看到一个朋友圈信息,是一位年轻妈妈和三岁宝宝的对话。阿婆要带宝宝出去玩,宝宝开口就说,走,去观前街!妈妈大笑地问:阿要去久光呢?宝宝歪头想了想说,要,那么先去观前街!

  观前街上的行人,有不少是阿爹阿婆带着宝宝在逛,年轻的父母们则偏爱去久光商场,这倒是给观前街道的管理者们开了一个奇思异想的窗:在观前街多个商圈、多种商业模式围堵分流的今天,怎样抓住阿婆对宝宝的影响,用这份“阿婆力”,来培养新生代的顾客呢?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