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经济 > 正文

民生建设让百姓共享经济发展红利

类别:苏州经济 日期:2017-10-18 18:59:04 人气: 来源:

  “十三五”时期是榆林市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榆林市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榆林市委、市抢抓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的重大机遇,抢占陕西追赶超越“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先机,冲锋陷阵在城市建设与民生幸福的前列,努力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陕甘宁老区统筹城乡试验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内陆开发战略新高地“三区一高地”,奋力谱写榆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这是省委对榆林发展的科学定位和新的要求。如何找准省党代会与榆林实际的契合点,引领各方面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为榆林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机遇?

  榆林市委戴征社指出,我们要建设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民生保障水平既是重要标志也是核心竞争力。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民生优先导向,在民生实事上舍得投入,在补齐民生短板、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上狠下功夫,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持续增加,使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要倾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力推进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社保等重大民生工程,持续改善民计民生,千方百计增加百姓福祉,以民生实效赢得群众认可,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7月12日,戴征社带领榆林高新区、榆阳区以及市发改委、国土局、住建局、建规局、交通局、文化局、体育局等部门负责人,就榆林城区部分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进行调研,强调建设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民生保障水平既是重要标志,也是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补齐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短板,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真正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为陕西追赶超越添自信、强底气、担当榆林,也让老百姓在城市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这里黄河与长城交会,大漠草原与黄土高原交界,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承载着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三千年的边塞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榆林经济社会步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陕西经济第二极,综合实力保持在西部前列。今年以来,榆林市委、市紧扣“五个扎实”要求和追赶超越定位,围绕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优化发展,经济回升迹象明显,结构调整难中有进,民生保障继续改善,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出“企稳回升、动力增强、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榆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33.6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加快4.2和1.5个百分点,是2015年一季度触底到2.5%增速以来,连续9个季度持续回升,首次高于全国增速。

  在煤炭价格持续攀升的下,经济结构调整难中有进,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5.3%,比去年底提升1.8个百分点。旅游文化产品供给增加,业态逐步丰富,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2.3%,旅游接待游客和收入分别增长35%和40%。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全市施工项目944个,是去年同期的1.9倍,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分别为277个和451个,同比分别增加66个和231个。

  同时,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106个,县城以上中小学建设项目9个,中心城区改建幼儿园6所,将新增学位1800个。全市6家公立医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实现“六统一”。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570元提高到620元,参合率达到99.4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落实“障一兜底”政策,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别达到6.02万人和12.3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

  “今年,尽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榆阳、绥德、子洲连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全力开展防汛抗洪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展开,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经济因素持续增多。”榆林市发改委主任郭培才说。

  古语云:“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对于在棚户区居住长达数十年之久的群众来说,从危旧房棚户区搬进新房,改善居住,是他们最热切的。

  为贯彻市委市“三区一高地”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棚户区工作力度,2016年~2017年两年,榆林中心城区实施棚户区20739套,完成投资103亿元。这一项浩大工程,不但能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提高榆林幸福指数,还能消化市场上的商品房库存,由此拉动经济发展。

  据了解,榆林市住建局重点围绕榆溪河、榆阳河、芹河、沙河河道整治、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尤家峁水源和部分拟开发建设的区域,精心谋划提升城市面貌和改善居民生活的棚改项目;榆阳区重点围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郊村和建制镇上实施棚改项目。

  2016年,榆林市住建局实施了榆阳河、东城墙和梅花楼(普惠泉)、肤施南南延两侧等棚改项目,其中东城墙和梅花楼(普惠泉)棚改项目房屋1135套,总占地面积约184.62亩,总投资5.28亿元,目前完成了84%的房屋征收任务,即将开始兑付补偿款。

  今年50多岁的李先生,在大寺坡巷居住了几十年,他了老街从繁华落寞。“屋后就是东城墙,一到下雨天就会把泥土冲下来,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李先生说,去年开始对东城墙进行棚户区,他也搬进了新家。“小区好,空气好,还有锻炼身体的场地,要不是棚户区,我哪里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2017年,榆林市住建局实施了榆溪河西岸、芹河南岸等棚改项目,房屋1万多套,总投资近60亿元。此外,经调查,榆林中心城区除已列入计划的项目外,还有54个集中成片区域待,涉及居民27561户,量大面广,任务重。2018年~2020年,榆林计划实施东城墙外、翠华、保宁苑青山苑3个棚改项目,4884户。

  “棚改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对于剩下的棚户区,会逐步推进。即使棚改优惠政策结束了,仍会继续实施下去,为有效减轻财政资金支付压力,按照中、省有关,后期向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模式由财政改为购买棚改服务的模式。”榆林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深秋时节,信步榆林,一条条断头被彻底打通,新建的道两旁草木修剪齐整;徜徉大街小巷,道整洁干净,黄发垂髫各得其乐……创建工作给榆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城市绿化水平、城市管理、市民文明程度等方方面面带来了的变化。

  经过几年努力,榆林市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格局正在初步形成。

  如今,在这座生态之城里,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榆林市投入专项资金2.4亿元,大力实施蓝天工程,从改善城市燃料结构入手,开展禁烧烟煤、燃煤锅炉整改、机动车尾气检测治理、施工扬尘及餐饮业油烟治理等多项综合整治活动。禁烧烟煤范围从最初的54平方公里扩大到255平方公里。今年上半年,城区空气质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三。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21%。

  在这座水漾之城里,传说中的“桃花水”甘甜清澈。榆林城区投资5亿多元,通过清除淤泥、衬砌河堤、绿化美化堤岸工程,对榆溪河、榆阳河城区段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形成榆溪河70万平方米连续水面,打造出国内沙漠城市独有的特色滨水景观,建成“一泓清水,两条绿带”的生态长廊。

  在这座园林之城里,满心满眼的“绿绒毯”上点缀着如宝石般耀眼的花儿。人们通过“借地生绿、租地造绿、扩地增绿、庭院植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绿化”等措施,让“绿”这个生机勃勃的颜色晕染了整座城市。榆溪河生态长廊、东沙生态公园、榆林大道街心公园、大墩梁生态公园陆续建成。完成榆林大道、东沙大道等57条城市道绿化工作,建成绿地129.08公顷。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实现翻番。

  陕北民歌、陕北民俗、陕食……不少人提起陕北的风土人情,心里便不由得一暖。榆林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游玩。

  今年以来,榆林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方向,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产业推动,榆林旅游红红火火,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榆林旅游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榆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以陕北独特的黄土文化为载体,形成了以北部大漠草原风光、文化遗产,南部黄土风情、红色旅游、文化为主的旅游带,并且形成了影视文化、特色文化为主的旅游产业项目。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榆林市实现旅游接待人数为1403.6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40%。今年6月,在第二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暨全域旅游峰会上,榆林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这一殊荣的获得,更是印证了榆林旅游产业巨大的投资潜力与开发价值。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榆林市将创建5景区2个,4景区12个,3景区30个,星级酒店80家;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10个、省级旅游示范村30个;创建市级文化旅游名镇50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50个。

  据了解,目前榆林长城遗存带、黄河峡谷带、毛乌素沙地景观、黄土高原景观“两带”“两景”加紧调研,统万城、榆林古城等旅游重大项目正加速开发建设。景区标识体系、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日前,备受瞩目的沿黄观光通行,把陕西沿黄河一带众多著名旅游景观和县域风情连成一线,对榆林旅游总体发展意义重大。沿黄观光的开通为府谷、神木两县(市)、佳县、绥德、吴堡、清涧这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希望。

  塞上的9月,车辆疾驰在榆林市的乡间公上,处处是景,既有青山绿水,又有特色乡村,亦有如火如荼建设的人文历史景区,随便在哪个村子里停下车,都能吃到地道可口的农家饭,游客玩得尽兴,农民有了挣钱新门。如今的榆林乡村旅游蔚然成风,一批乡村旅游景点逐步规范发展道,而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榆林乡村旅游的软实力和硬将得到全面提升。

  保障和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抓民生工作,要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一件一件抓落实,积小胜为大胜,牢牢托起370万榆林人民群众的幸福底线,让工程的“溢出效应”赋予“幸福榆林”更丰富的内涵。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