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经济 > 正文

江苏省人民

类别:苏州经济 日期:2016-2-19 15:56:02 人气: 来源:

  ——年月日在市十五届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委员会主任游膺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委托,向大会报告苏州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全市上下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实现平稳发展,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与市十五届三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有差距。

  ——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低于预期目标个百分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低于预期目标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与上年相比提高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与上年相比提高个百分点,完成预期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低于预期目标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低于预期目标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完成预期目标;

  ——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增长,分别低于预期目标个和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完成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完成预期目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完成预期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标;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省定目标。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六方面的特点:

  (一)重点稳步推进。全面深化取得积极进展。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等个专项意见出台实施,并以经济体制为突破重点,引领和带动其他领域,制定出台相关文件个。行政体制不断深化。削减行政审批事项项,市级机关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制定向社会转移职项目录,确定转移职项项。工商登记制度稳步推进,民营经济提速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万户、注册资本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和。“营改增”试点效应明显,全市纳入“营改增”试点的企业接近万户,累计减税超过亿元。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试点扎实推进,累计完成股权固化个村和政经分离试点个村,全市个镇个村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三大合作”组织累计达家,持股农户比例超过。对外水平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区功能和制度加速复制落地,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等条全部借鉴实施,扩大服务业等条部分借鉴实施;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和贸易多元化试点稳步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加快建设,太仓港启运港退税政策开始试行。

  (二)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亿元,增长,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首次超过,完成新兴产业投资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全市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全面实现年度目标任务;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名录,涉及投资金额达亿元。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网络购物成为新亮点,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互联网零售额增长;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贸易方式加快转型。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稳步推进,“苏州造”内外贸一体化网上销售平台建成运营。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新设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家,累计超过家。全市综保区(保税港区)数量增至家,相城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去”步伐稳中有快,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达到亿美元,增长。

  (三)产业升级成效。服务业提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增长,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个百分点。新认定总部企业家,累计达家;家企业新入选“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累计达家;家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和利税增幅均超过。苏州港实现货物吞吐量亿吨和集装箱运量万标箱,分别增长和。全市新增各类金融机构家,总数达家,实现金融业增加值亿元以上。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引进航空材料、轨道交通减震系统、汽车变速箱、安全气囊系统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全年实现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产值万亿元,增长。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智能化制造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全市技改投资超过亿元,生产性企业的两化融合指数达到%。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三年专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全市淘汰、关停落后企业家,淘汰燃煤锅炉台、各类老旧机动车、黄标车共万辆。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建设,全年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四)创新活力大幅增强。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全市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中心家及工程中心实验室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累计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万亿元,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新加坡—中国(苏州)创新中心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苏州自主创新广场获批“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苏州高新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科技金融高效结合。“苏州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达到亿元,“科贷通”已累计为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银行信贷支持亿元。知识产权运用和得到加强,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万件和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人才集聚效应正在形成,新增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累计达人,其中创业类人才人;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人,累计达人;全年新增各类人才万人,总量达到万人。

  (五)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年度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 编制出台生态红线区域规划,建立“四个百万亩”长效管理机制,区域生态功能持续优化。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积极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超额完成国家对万企“十二五”节能量考核序时进度的目标要求,亨通集团和友达光电荣膺工信部能效之星“五星级”。更加注重结构减排、项目减排和管理减排,全市劝阻、拒批“两高一资”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建项目超过个,完成个列入国家环保部公告项目和个水污染减排项目、个气污染减排项目。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加快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园区,家开发区成为省级园区循环化示范试点园区。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全年重污染和年均值实现“双下降”,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以统计)为。太湖水污染防治项目和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完成年度任务,城区河道水质有效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继续保持在。“绿色苏州”建设持续推进,市区新增绿地万平方米,农村新增林地绿地万亩,全市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民生投入逐年加大,全年用于民生改善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比达,同比增加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全年新增就业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万人,开展城乡劳动力免费培训共万人,苏州籍高校应届毕业生年末就业率达,全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以上,城乡老年居民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元提高到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元调整到元;全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套,基本建成套,分别完成省任务的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新建所小学、幼儿园,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完成提档升级任务,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迁建主体工程如期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巩固,苏州博物馆城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和人口覆盖率达,“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成。社会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全年共新增养老床位张,日间照料中心个,助餐点个。

  同时,我们也地看到,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稳增长压力加大。外需持续不振、内需增长放缓及自身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叠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未能完成年度预期目标。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还未稳固形成。从制造业看,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日趋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从服务业看,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受制度性瓶颈约束仍然较多。三是发展动力转换任重道远。产能过剩、要素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等系列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破解,制约市场经济活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四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拆迁、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矛盾事件和突发事故仍有发生,社会治理难度加大。为此,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努力加以解决。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纵观年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从国内看,尽管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经济结构有望在多个方面得到改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有所加强,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是年工作重点。从我市看,国家“一带一”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有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加快实施,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启动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的复制推广等,都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我市自身也正经历经济下行压力与转型阵痛的双重。

  根据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结合经济发展分析,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左右;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左右,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左右;

  ——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

  ——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及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

  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目标是约束性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目标是预期性、导向性的。在目标安排上,主要考虑:一是发展内在要求。既要满足保障就业、居民增收等各方面的需要,也要留有一定余地,为调整经济结构、深化腾出空间。二是发展趋势变化。既要把握苏州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律,又要反映现阶段经济增长潜力,与编制“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三是发展根本目的。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百姓共享经济发展。现对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左右。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之下,年苏州经济发展将体现更多的“新常态”特征。安排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稳增快转提质增效。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需要的经济增速,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是伴随结构升级、功能提升的速度,是有利于改善民生的速度。安排经济增长目标左右,就是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苏州转型发展的首要标准和工作着力点。二是承上启下衔接目标。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预计安排左右,省里目标安排左右,全市各地增长目标大多安排左右。安排增长左右的目标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央和省的要求,符合苏州实际。三是国内国外形势复杂。年国内外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即使目标安排左右,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为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毫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抓住时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引导各方持续提升经济效益,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增长左右,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预期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目前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企业投资意愿普遍减弱,工业投资增幅难有起色;二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房地产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三是要素约束趋紧,项目建设推进难度加大。同时考虑到年全国投资统计实行新旧制度双轨运行、年全面实施新的统计口径的因素,安排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亿元左右。从目前看,保持投资合理规模仍是支撑整个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推进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关键措施。为此,要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强化项目建设。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精心组织好省、市重点项目的协调推进工作,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生态、清洁能源、健康养老、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确保项市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亿元以上。二是强化民资引导。不断扩大向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和范围,重点已向社会发布的个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力争在电力、市政、交通等领域滚动推出一批向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三是强化项目储备。着眼于实施“十三五”重大项目规划,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规划,增强投资后劲。

  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左右。随着国家促消费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新能源汽车、新兴信息消费、养老消费、服务消费等有望较快增长,但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耐用消费品市场不景气,以及网上购物挤压的影响,社零消费增速大幅提升的空间有限。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安排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目标为增长左右,与上年实绩相当。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一是加快完善商业设施。抓好重点商业项目设施建设,加快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狮山中央商贸区等新兴商贸集聚区发展,提升观前、石、南门三大传统商圈功能,优先发展站点商业和社区商业,不断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打造专业化的电商平台,培育龙头型电商企业,支持现代物流、支付平台等电子商务基础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三是努力挖掘消费潜力。落实国家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信息、养老、健康、娱乐、旅游和绿色循环消费,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预期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预计亿美元左右。从目前看在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国际分工体系调整、贸易主义强化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加上国内用工、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部分制造业转移、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预计年进出口规模难有大的提高。为此,安排年进出口总额预期目标为保持稳定,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一是促进外贸加快转型。加强出口和出口品牌建设,培育一般贸易竞争新优势,争取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提高到。积极争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试点政策。加快各类服务贸易发展集聚区、示范区建设,促进服务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二是打造更高水平载体。积极争创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创新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支持张家港保税(港)区在汽车保税、汽车平行进口等领域探索实践。推动现有出口加工区转型为综合保税区,增强太仓港启运港退税功能。三是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大力培育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和业态,支持苏州工业园综保区创新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推动上海自贸区“”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在辖区内复制推广,加快适应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贸易监管。

  从年全市注册外资的签约情况看,年实际使用外资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安排实际使用外资预期目标为亿美元左右。

  (二)关于转型升级预期目标

  预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左右,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年末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要达到左右,新兴产业占比要提高到左右。按年度分解形成“倒逼机制”,安排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均提高个百分点左右。为此,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促进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增量提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中之重,突出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意设计、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以互联网经济发展为契机,支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传感、电子认证、网络信息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鼓励同程网、化工品交易所、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等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高地。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为潜力,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打造“苏州服务”品牌。

  预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到年全市&经费支出占的比重达到。为有效对接“十二五”规划目标,兼顾年完成情况,安排年&经费支出占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为此,要抓住国家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一是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雏鹰”、“瞪羚”计划,培育中小科技企业,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化产学研合作,争取更多创新研究机构、合作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落户苏州,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二是强化创新人才集聚。深入实施各类人才计划,持续引进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全年争取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个,新增人才总量超过万人。三是强化创新营造。支持中科院纳米所、医工所等重要院所开展内涵建设,建好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纳米大科学装置、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苏州中心等载体平台,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健全科技金融省、市、县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科技金融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

  预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及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作为两大约束性指标,每年目标任务均由省分解下达。为此,安排年节能减排目标为完成省下达的任务。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能源消耗源头控制,严格执行标准,鼓励企业创建能效之星,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重点节能项目和减排工程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二是提升生态质量。积极实施太湖流域水综合整治、阳澄湖生态优化等工程,开展古城区排水达标示范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提升水质量。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全面贯彻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突出抓好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绿色低碳交通、城市扬尘控制、应急预警提升六大工程,确保年均浓度在年基础上下降。三是更加注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十大工程”建设。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实施细则,完善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生态红线,加强生态修复,严格湿地、山体。加快 “绿色苏州”建设,市区新增绿地万平方米。

  (三)关于民生改善预期目标

  预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从目前看,年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居民收入大幅增长难度较大。安排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增幅,最大限度体现民生为本的执政。为此,要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力度,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巩固收入增长长效机制,让发展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同时,考虑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价格调控留有余地,安排年价格总水平预期调控目标与省保持一致,涨幅控制在左右。

  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考虑到年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实体经济经营状况短期内难有明显好转,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压力依然不小。为此,安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与上年目标一致。要深化国家充分就业和创业型示范城市建设健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体制机制,突出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万人提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万个,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个,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以上。

  三、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和旧城区改建计划安排

推荐:

0
0
0
0
0
0
0
0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