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人文历史 > 正文

张英陪康熙游拙政园

类别:苏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6-4-6 0:32:57 人气: 来源:

  (接上一篇)

  吴三桂女婿与拙政园纠葛

  守孝还差几天到期的张英接到康熙要他到苏州的圣旨,自认为对这个皇上多少有些了解的张英倒是在屋里乱转起来。家人看了十分不能理解,尤其是他的几个儿子很费解,以为老此去凶多吉少,不免乱出主意起来。

  张英挥手赶走他们,自忖道:这爷在天堂苏州玩,那里还能没有像样的女子陪你潇洒吗?你这叫老夫去,你需要老夫去做什么?满腹,不必再背;朝法大纲,那不是说那事的地方哪!……带个妾去?臣已抬腿朝知上迈了,就是有妾也都是明日黄花啦!

  罢了,皇上召去,也许并非那些事儿。张英匆匆一点行李,随快马日夜赶往苏州!

  到了苏州,康熙见了张英,捋着下巴左看看,右看看,把张英看得莫明其妙。康熙喝退左右,喊张英平身近处,悄悄耳语道,你不能明白朕的意思?张英忙下礼,然后说,皇上是要臣随你观察这些汉臣一二?

  康熙一怔,旋即哈哈大笑道:知朕心事者,唯有卿啊!起身过去拉住张英的手,什么话也不说,拍拍轻语道,汉人有句古训,兄弟如手足,妻妾是衣裳。爱卿是对这句古训用得最好的!别人以为爱卿如何如何,恰不知爱卿做什么事首先替朕想着江山啊!这样的汉臣,怕除爱卿外,怕别无二人!

  张英赶快,奏道,臣为君死,天然道理。皇上有什么需要臣做的,只管吩咐好了。

  爱卿快快起来,平身。康熙说,我满人入关,对汉实行的一些政策是很不对的,伤了汉。依朕看,那也是的措施。国家到现在这个份上,汉人与满人都坐在一条船上了,你们有句古话叫“同舟共济”,现在是不是这个时候啊!他见张英想说话,连忙摆手说,不用多说,没有汉臣,就没有我努尔哈赤家族的今天!这是我满世代代必须刻骨铭心的!我现在与你要说的话是,我们如何同舟共济。了,百姓也该得到安宁了。治理我们华夏大家庭并不是件易事……

  康熙帝告诉张英,十月十九日,他自宿迁至桃源县,视察黄岸一百八十里的各处险要工程,肯定了靳辅治河的一定成效。但是,淮、扬并未明显好转,为此殚精竭虑,日夜焦劳,唯恐官员治河方法不对而造成后患。借南巡的机会,亲自看看实地。十月二十日,他来到清口,在靳辅的陪同下,步行阅视十余里,虽然泥泞没膝,亦不辞其艰。他对靳辅说:“朕向来留心河务,每在宫中细览河防诸书及尔历年所进河图与险工决口诸地名,时加探讨。虽知险工修筑之难,未曾亲历河工,其河势之汹涌泛漫,堤岸之远近高下,不能了然。今详勘地势,相度形势,如肖家渡、九里岗、崔家镇……一带,皆吃紧迎溜之处,甚为,所筑长堤与逼水坝须时加防护。”他靳辅,我回头还要看的。你准备随我回京研究下一步治河方略!

  图为张国擎为台北书写作品

  说到这里,康熙哈哈一笑说,我亲自登妃闸,亲自勘察水情,见水势湍急,命改为草坝,另设七里、太平二闸,以分水势。你说我对不对?

  张英并不清楚那里的情况,只能拍拍马屁地恭维几句。兴奋中的康熙并不清楚张英那话里的意思,他急于要张英替他把握人事上的大事。这是他真正把张英喊到身边的目的。靳辅治河,张英治吏,就是当年康熙牢牢抓在手里的两张牌。

  张英在陪康熙的日子里,除了吃饭睡觉,一开口说话就是议论朝事、说用人,研究问题也是讲管理汉臣。据史记载,康熙这次南巡,考察了数省道官员,拟定了一批可以重用的汉臣。回京后,康熙立刻颁布更换一大批官员。如果不是张英随行,他康熙敢做这样的事吗?就是做,也是不踏实的。

  康熙如此信任张英,可见张英在康熙的心目中并不低啊!应该说,完全不是因为张英对于康熙暗中调包他张英老婆这样的事能够达到的效果,完全是张英个人的才华所致。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十一月,张英当上了一个之下,千人之上的宰相,出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仍兼经筵讲官。按清朝的例制,阁臣不兼经筵,做了宰相,这个讲经的职务就自动解除了。可是,在的时代,特例就是有。张英拜相后仍兼经筵,这就是康熙给予他的殊荣。张英倒也没有在这位上跋扈,而常低调,谨慎,忠净直谏,知无不言,颇受康熙帝器重。

  康熙帝称赞张英执政:“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据《桐城县志》记载,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曾在他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有过矛盾,为的是宅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叫地方官员“摆平”吴家。他们没有想到张英回复的家书是一首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只得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三尺,下垒建墙。邻居吴氏见状,也深受,退地三尺,建宅置院。这块空地便有了六尺宽的巷道,后人称“六尺巷”。这件事,对当时还在私塾读书的张英儿子们来说,可是不小的影响。有人说,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天地宽”,的心胸因此而无垠!

  康熙三十九年,也就是张英拜相的第二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张廷玉中了进士。

  在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就是张英家庭。

  张英的二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编纂《康熙字典》、《雍正实录》,并任《明史》、《国史馆》、《清会典》总纂官的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都有他的重要身影。父子俩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官,人品端方,都官至一品大学士,成为二千年封建罕见的景象。张廷玉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雍正临终,命张廷玉与鄂尔泰共同为他的遗嘱记录监督执行人。那一刻的名称:“顾命大臣”。到了乾隆执政期,他又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死后进入满清皇家太庙。这个待遇,在满清时期,汉大臣配享太庙者就只有张廷玉一人。

  有人说,他张廷玉有这样的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已的家风。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十月。张英已经是64岁,他以衰病乞休,准以原官致仕。临行前,康熙在畅春园设宴请张英,并诏令张英拿着他的圣旨,返家时使用沿途驿站,不要像别人办公事那样最长时候不超过半年,他张英可以随便住。

  张英返乡后,调子更低。整天在家,寄情花木,吟诗作赋,整理自己的文集。

  康熙曾于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两次南巡中命迎驾者中不可没有张英。张英赶到江宁迎驾。康熙亲赐书“谦益堂”、“葆静”、“世恩堂”等匾以及对联。另又赐白金千两以及书籍、人参等物。

  康熙到江宁时,张英曾请求圣上多留住一日。康熙答应了他的请求。张英一生很少替人求情,但这次例外,他替一个汉臣求情,因为这个人是好官,但受到了贪欲无底的两江总督阿山的加害。康熙满足了张英的要求,将已将斩首的汉臣陈鹏年从死牢里放出,后来陈鹏年成了康熙朝一代名臣。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九月,张英病逝于家中,享年71岁。康熙赐祭葬等级高配,赐谥文端。雍正曾读书于乾清宫,当时张英任侍讲官。雍正即位后,追念旧学,遂赐张英太子太傅,并入祀贤良祠。乾隆帝即位,加赠太傅,并在桐城建张文端公贤良祠。这都是后话。

  那日张英到了苏州,康熙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走,我们进住织造府!

  下一篇 即将发布

  曹雪芹的曾祖父以满员身份负责江南织造署事务

  人称“曹织造”,长期驻在苏州。康熙六次到江南,次次与曹家有接触,

  康熙说,看你家眷在身边,挤织造署里,不妥。拙政园安置如何?

推荐: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