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人文历史 > 正文

千载苏圫垸汇古今传奇!苏州传说

类别:苏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3-10-17 9:45:56 人气: 来源:

  制图/王斌前世捞刀河畔繁华秀美之地

  讲述人: 省文史馆馆员、文史专家陈先枢

  苏姓聚居楚姓为邻

  苏圫垸古地名叫苏家圫。“苏家”意为苏姓聚居之地;“圫”按《汉语大字典》的解释即“靠近水边的地方”。到时期,“苏家圫”之地名演变成了“苏圫垸”,大概是因为此时水边已广筑堤坝的缘故。“垸”是湖南和湖北独有的名词,既指沿江、沿湖地带围绕田地、房屋等修筑的堤坝,也泛指堤内的地区。苏圫垸在未成为市区之前,堤长11公里,面积23765亩,其中耕地13675亩。

  苏圫垸北面的水域名楚家湖。原有楚姓聚居湖畔,故得此名。历史上湖面达600余亩,深4.5米,容量73000立方米,有宽50米的泻洪道与捞刀河相连。捞刀河涨水期间,洪水倒灌入湖,有分洪之用。涨水时满眼碧色,波光淼淼;退水时接天莲叶,风拂芙蓉。

  捞刀河是湘江一级支流,全长144公里,流域面积2540平方公里。捞刀河原名涝塘河,明《一统志》载:“涝塘河源出浏阳县石柱峰,名黄泥港,西流至长沙县北十二里西入湘江。”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大战后,刘备亲自领兵南征,取得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千百年来留下很多传说,“关羽战长沙”即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为此留下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地名,捞刀河即为其中之一。传说关羽从此过河攻打长沙,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慎落入河中。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荷着大刀逆水而上,周仓下水一口气逆水追了7里才把宝刀捞上来。后来据此传说,涝塘河便成了捞刀河。

  捞刀河从来没有改过道,有捞刀河的时候应该就有苏圫垸。因此,说千载苏圫垸并不为过。

  人文荟萃名胜众多

  苏圫垸地区因紧邻长沙城,又近湘江口,因此成为捞刀河流域最繁荣、风景也最优美的地区。

  明代曾协助于谦打败蒙古瓦剌部落侵略军的兵部右侍郎王伟退休后,就在位于苏圫垸之北的桐树山筑“北庄”居住。王伟在《北庄清隐八景诗序》中记载了北庄的景致:“山外有湖(即楚家湖),平漫可爱。远景如岳麓秀峰,湘江,水陆洲如龟浮水面,涝塘人烟丛萃,树色微茫。登临瞩望,皆在目间。”

  明成化五年(1469年),王伟病逝,长眠于苏圫垸西北的秀峰山,即今戴家河秀峰公园。其墓2001年被毁,明宪御祭文碑今藏长沙市博物馆。碑为祁阳石质,碑首正面两侧饰蟠龙纹,脊背两侧饰云纹,正中刻篆书“御祭文碑”,碑身刻楷书碑文,有龟背石座,雕琢精细,艺术价值甚高。

  王伟所作八景诗之《涝塘烟树》云:“涝塘树色晓苍苍,尘土交驰正渺茫。十里通衢烟火杂,一湾流水芰荷香。穿林啼鸟声声巧,竞渡行人日日忙。暇想不如抛俗累,绿阴深处醉壶觞。”其中“一湾流水”正是苏圫垸的景色。

  今天,人文色彩浓厚的苏圫垸,四周分布着众多名胜,如福地鹅羊山、清初古刹铁炉寺,以及罗汉庄、山鹰潭等。楚家湖也将进行疏浚,连接捞刀河至湘江的水系,再现波光淼淼的美景。

  鸟类迁徙在此歇脚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苏圫垸堤高不到35米,堤身单薄矮小,易淹,易渍,易涝,十年八灾。之后堤身加高到40米,面宽6至7米,块石和混凝土护坡长2.3公里,大堤断面面积增加了6.52倍。60多年来,除l954年湘江长沙段37.4米水位导致溃垸外,从未溃过垸。为治内涝外渍,1953年开挖了白霞、火炉湾两条全长71公里的撇洪圳。从l957年至1979年全垸共建电力排灌机埠5处,装机11台,共1152千瓦,即使日降雨量高达300毫米,也能在3日内排干到耐淹深度。苏圫垸曾为捞刀河自然河漫滩涂湿地,为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等各种鸟类的重要迁徙廊道和栖息地,是生物迁徙安全通道上的重要缓冲区。

  今天,这里被山、水、城环绕着,桑陌纵横。城市与郊野风光在流动中逐渐变化,少了几分城市的浮躁,多了几分自然的清新。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两馆一厅及金鹰影视文化城形成了大城北的文化金三角,将更好地促进大城北的文化产业升级。

  调查人:记者 王斌

  在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入湘江口往东约2公里处,有一个被捞刀河弯道和楚家湖围起来的大垸子。它就是即将华丽转身为中部最大湿地公园的苏圫垸。整个垸子有十几平方公里。南向是金鹰—月湖板块,西向是滨江板块,往东是长沙园林生态园,正北衔接正在打造中的金霞片区高岭组团。让我们通过专家的讲述和记者的调查,来解读它的前世。

  长沙因水而筑城,城中因水而聚集人气的地方不少。例如,以自然特征或形状命名的地方,有清水塘、东塘、南湖、仰天湖、砂子塘、天鹅塘、扫把塘、三角塘等;以塘主的姓氏而命名的地方,有侯家塘、左家塘、晏家塘等。但是在这些名字中含“水”的地方,如今大多只留下了钢筋大楼。还有一些垸,如五合垸、朝正垸、东岸垸、长善垸、合丰垸等,如今也已而不再是沟渠纵横的水乡面貌。苏圫垸是为数不多的例外之一。

  记者驱车从晚报大道上东二环后,四五分钟就到达苏圫垸临时匝道口。从这里下了环线,就是的农村。苏圫垸共7个行政村,为主的是凤羽村和捞刀河村。据捞刀河村的苏南爹爹介绍,苏圫垸以前是十年九不收的地方,也就是说水患连连,早期并无人烟。以苏姓为主的本地居民,是从明朝初年开始从捞刀河南岸逐渐移民过来的,他们的祖地在南岸的苏家公山。一开始移民们插草为标,排渍造田,有了一定的人口规模后,大家开始在苏圫垸建堤,但是十年九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4年。

  “搭帮重建了大堤,这59年来都没有溃过垸,包括1994年、1996年、1998年几次涨大水时都没有。”一位姓苏的老爹爹说。记者看到,苏圫垸内较宽的道都已硬化,居民楼都是二层以上的砖房,还停有不少私家车。不过这里仍保留了一定的湿地特征,沟渠多,水塘多,记者在行走的不经意间就能看到一一的荷塘。苏圫垸由于地势平坦、水利完善、离城市近,近几十年相对比较富足。而且当地人非常勤劳,数百年以来不停地建堤修堤,土方施工成了他们的传统强项。苏圫垸出了几个建筑业的大老板,其中最著名的是顺天集团董事长苏松泉。

  但另一方面,苏圫垸与城南的黎圫、红星片区相比,发展又大大落后。在地理空间上,它们原都是城郊乡村,距离市中心一般远近。但苏圫垸由于受捞刀河、浏阳河的切割,经济发展较慢。苏圫垸没有工业,没有大规模的商业,没有六层以上的楼房。它身处中心城区却又不是城区,是长沙市二环两厢最后的地。“苏圫垸原来的捞刀河老桥从2008年起就废弃了,新桥(车站北北延线捞刀河大桥)主体也早已合龙,但没有投入使用——可能是因为我们这里的规划没有出来。”凤羽村苏炬说,这么多年来,垸内近万居民要出入城区,主要是通过东二环苏圫垸临时匝道。不过这一匝道宽度仅2米,货车、中型以上客车都无法通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托垸的发展。但是后发也有后发的优势,苏圫垸的湿地风貌和生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和。

  (原标题:千载苏圫垸汇古今传奇)

关键词:苏州传说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